最高档票价高达5999元,还以为是什么大腕呢? 张本美和成都见面会取消,要我说

世界今若在 2025-11-22 17:14:58

最高档票价高达5999元,还以为是什么大腕呢? 张本美和成都见面会取消,要我说,早就该取消了。 日籍运动员如果开见面会不应该在日本开吗?为什么要来中国开呢? 她的父亲、母亲和哥哥都曾是中国乒乓球队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后来全家移居日本,集体更改姓氏,彻底融入了日本社会。 这场本应在成都举行的见面会,最终因相关部门的决定未能如期举行,背后原因也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 张本美和以及她的家人,其实并不是中国体育领域首个“全家归化”的案例,但在乒乓球这个中国传统强项里的特殊性,决定了舆论关注的热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体育人才流动比较有限,只有极个别运动员像邓亚萍的父亲那样选择移民。 进入新世纪,出于竞技、经济和家庭考虑,一些运动员开始选择代表其他国家参赛。 比如福原爱、郭跃、何志文这样的名字,中国球迷都不陌生。 在国际乒联的注册名单里,中国出身的教练和运动员分布在全球几十个国家。 张本家族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仅改国籍,还换了姓氏,这在体育界并不多见。   成都见面会被取消,和近期中国体育圈对“归化”“商业化”操作的审慎态度有关。 体育和商业的结合早已不是新鲜事,运动员举办见面会、商业活动、品牌推广,早已成为主流。 东京奥运会后,日本对乒乓球项目的宣传推向新高度,“归化新星”成为吸引眼球的标签。 此次张本美和见面会的宣传,也紧贴着这种流量潮流。 中国观众对她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的家庭故事和国籍变更。 张本家族在日本媒体包装下,被描述为“新一代日本乒乓球奇迹”,而在中国舆论中,更多是“才华流失”与“身份切换”的双重标签。 类似的现象,在世界体坛并不少见。 比如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众多冰球、篮球、田径选手转而代表美国、德国、土耳其等国参赛。 近十年,卡塔尔等中东国家通过“高价归化”,在田径、手球等项目迅速完成“国家队拼图”。 但这些归化大多停留在竞技层面,很少有家庭集体变更国籍、姓氏、身份的案例。 张本家族的路径属于更彻底的“身份融合”,这也让不少观众感到陌生和难以接受。 有人会说,体育本无国界,天赋和梦想应该被尊重。 但在中国,乒乓球不仅仅是竞技项目,更是国民记忆、集体荣誉和文化象征。 张本家族的选择,难免被解读为“背离根源”。 成都见面会的取消,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体育管理层对“过度商业化”与“身份模糊化”的警觉。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表示,运动员可以选择舞台,但不能忘记培养自己的土壤。 有人甚至评论,这种“商业回归”操作,既迎合了流量,也刺激了底线。 成都见面会的取消,从操作层面看,是对当前体育与商业边界的再次确认。 商业推广无可厚非,但当事人身份敏感、舆论关注度高,相关部门自然慎之又慎。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体育对外交流丰富,外籍运动员来华参赛、执教已成常态,但归化运动员回流举办商业活动,却是少见。 张本美和的出现,既是体育全球化的缩影,也是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商业逻辑的碰撞。 回到事件本身,张本美和及其家族的故事远未结束。 体育与商业、身份与归属、流量与底线,这些话题还会持续发酵。 成都的见面会虽然没有举办,但它留下的话题性,足够让体育圈和社会舆论反思很久。 这场围绕身份、商业、流量的讨论,未来还会有新变数。 就像国际体育的历史那样,每一次争议,都是对规则、情感和选择的一次考验。 参考资料 九派新闻 最高档票价5999元,日本乒乓球选手张本美和成都见面会确认取消

0 阅读:22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