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别再瞎折腾,厨房一味“良药”巧搭配,只分享这一次 各位粉丝朋友们好,我是中医陈玉龙! 中医将胆比喻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同时胆还负责贮存和排泄胆汁,参与饮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功能。如果肝胆气机不畅、湿热内生,胆汁的排泄就会出现障碍,胆汁瘀滞日久,就容易凝聚成块,附着于胆囊内壁,从而形成胆囊息肉。 简单来说,这类胆囊息肉是肝郁气滞、湿热蕴结与痰瘀互结的产物,多因长期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如过度食用油腻、辛辣、甜腻之品)、作息不规律或过度劳累等因素所致。 前阵子我遇到一位大姐,体检发现胆囊内有一枚0.8cm×0.5cm的息肉,还伴有轻微的胆囊炎。平时总感觉右上腹部隐隐作痛,尤其是在吃了油腻食物后,疼痛会加重,有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口苦、咽干等症状,情绪波动时症状也会更明显。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大姐是一名办公室职员,长期久坐,工作压力大,情绪容易焦虑烦躁,平时又喜欢吃外卖,饮食偏油腻。她不想进行手术切除胆囊,想找一种温和有效的方法来调理,提到家里厨房常备的“鸡内金”。我便以“鸡内金搭配食疗方”为引,配合疏肝利胆消息肉汤进行调治。 疏肝利胆消息肉汤 鸡内金、柴胡、郁金、金钱草、海金沙、丹参、赤芍、白术、茯苓、甘草 鸡内金搭配食疗方 取鸡内金10(研成粉末更佳),小米50,山药30。先将小米和山药洗净,加水煮粥,待粥快熟时,加入鸡内金粉末,再煮几分钟即可,每日早晚各食用一次。借助脾胃的运化功能,更好地发挥其消食积、化息肉的作用。 鸡内金是鸡的干燥沙囊内壁,它味甘性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本草纲目》记载其能“治小儿食疟,疗大人(小便)淋漓、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一切口疮,牙疳诸疮”,具有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的功效,对于胆囊息肉有很好的软坚散结、消食化积作用。小米和山药都是健脾养胃的佳品,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三者搭配,协同增效。 再看方中思路 柴胡和郁金是疏肝理气的黄金搭档,柴胡能疏解肝郁之气,使肝气条达,郁金既能行气解郁,又能活血止痛,二者配合,先让郁滞的肝胆气机恢复顺畅,为胆汁的正常排泄创造条件。金钱草和海金沙则组成清热利湿组合,金钱草能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海金沙可清热通淋,二者共同化解胆囊内的湿热之邪,减少息肉生长的“土壤”。 丹参和赤芍组成活血化瘀组合,既能清除血中的瘀热,又能消散胆囊局部的瘀结,改善胆囊的血液循环,促进息肉的消散。白术和茯苓是健脾祛湿的经典组合,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才能运化水湿,防止湿浊内生,从源头上杜绝痰湿瘀滞的产生,为胆囊恢复创造良好的身体内环境。甘草则调和诸药,使整个方子疏肝不伤正、利胆不耗气、活血不留瘀、健脾不滋腻,共奏疏肝利胆、消散息肉之效。 大姐服用一周后,右上腹部疼痛的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口苦等症状也有所改善。连续调治一个半月后复查,胆囊息肉已缩小至0.3cm×0.2cm,胆囊炎的症状也完全消失。 如果你体检发现胆囊息肉,伴有右上腹隐痛、口苦、胁肋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就可以参考这个方法进行调理。不过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不一样,用药用量也有不同,不可自行按方抓药,一定要先找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