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多国代表的面,印度光辉战机坠毁人亡,莫迪的制造大国梦碎了 当地时间11月2

飞天史说 2025-11-22 11:17:33

当着多国代表的面,印度光辉战机坠毁人亡,莫迪的制造大国梦碎了 当地时间11月21日,迪拜航展的蓝天下,印度 “光辉” 战机突然掉头栽下,飞行员当场遇难。事情就发生在各国代表的眼皮底下,这一幕比任何演讲更直接地把 “印度制造” 的尴尬摆在了全世界面前。 对于莫迪来说,原本想秀一把肌肉,没想到成了全球聚光灯下的 “滑铁卢”。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一场事故背后的深层问题,比表面看起来要扎心得多。 说到底,这次坠机并不只是运气不好,更像是早就埋下的雷引爆了。此前社交媒体曾流传战机机身滴落透明液体的视频,一度被误传为 “漏油”,印度国防研究所澄清实为环境控制系统产生的冷凝水,属于现代战机正常现象。 但事故本身仍暴露严重隐患,最终飞行员未能成功弹射,人机俱毁。要是放在任何一个负责任的空军,这类致命隐患压根不会被忽略。可印度偏偏在全球最火热的航展上,让存在隐患的战机升空表演,结果酿成了悲剧。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了。说起来,印度空军自家对 “光辉” 战机也没太大信心。该机型 2015 年才交付首架量产机,2024 年 3 月就发生首次坠毁事故,此前因技术成熟度不足,始终未大规模列装一线部队。 大家心里都清楚,这飞机毛病太多,真要上阵,掉链子的概率实在不小。这次事故一出,无形中把军队上下对国产装备的不信任推到了新高度。 问题还不只是出在飞机本身。印度军队的管理和维护文化经常被国内外媒体点名批评。基础设施不靠谱,安全意识淡薄,很多时候还是 “差不多就行”。长期下来,哪能撑起一支现代化空军? 据媒体报道,印度不少基础设施项目,都是 “开工轰轰烈烈,收尾稀里糊涂”。飞机维修和安全管理也是同一个路数。全世界都在看热闹,印度自己却还没从根子上重视起来。 再聊聊 “光辉” 战机的出身。这个项目一搞就是几十年,号称自主研发,印度斯坦航空宣称 “光辉 Mk1A” 国产化率已达 65%,但核心零件仍高度依赖进口。 比如发动机来自美国通用电气,雷达源自以色列埃尔塔系统,导弹则由欧洲导弹集团提供。这样拼凑起来的飞机,兼容性和稳定性本身就很吃力。 哪怕印度自己下了大订单,空军也只是迫于米格 - 21 等老旧机型即将退役,不得不选择 “光辉” 顶班。说白了,用是因为没得选,不用还真不敢。 其实对比一下中国的路子,差距就出来了。中国搞战机,先是死磕苏联技术,从歼 - 7、歼 - 8 一步步干到歼 - 10、歼 - 20,全链条打基础,哪一步都没偷懒。 印度这边倒是想走捷径,结果就是基础研究不扎实,整天想着靠买买买拼出个 “国产” 来。可工业体系和技术积累不是买菜,不能靠砸钱和 “合影留念” 就能解决。 哪怕中国早年也吃过挫折,但现在歼 - 20 能飞上天,靠的是几十年踏实钻研、代代技术传承。印度要是能先搞明白米格 - 21、米格 - 29,把基础吃透了再上自主化,可能还真能走得稳一点。 “光辉” 战机出问题,不只是军工上的尴尬,更把莫迪这些年鼓吹的 “印度制造” 战略打了个对折。 莫迪政府近年大力扶持制造业,仅 2025 年就批准 74 亿美元采购 97 架 “光辉 Mk1A” 战机,试图推动产业链自主化。 可是政策落地效果一塌糊涂,资金多向信实集团等大财团倾斜,真正给中小企业和基础研发的少得可怜。 不少国际分析都说,印度本来想在中美博弈里捡点便宜,可结果不是产业转移,而是外企观望,产业链根本没搬过来。 说到底,“光辉” 战机的坠毁,是印度制造业浮躁和急于求成的缩影。没有深厚的工业底子,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靠着一腔热血和口号,终究难挡现实的打击。 印度要想真正成为制造强国,得先补好技术短板,练好基本功,把基础科研和产业工人队伍扎扎实实做起来。要不然,再多的 “印度制造” 横幅,最后也只能沦为国际笑谈。 这场坠机事故,是莫迪 “制造大国梦” 的一次重击,也是印度工业化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阵痛。 参考资料:印度国产战机在迪拜航展坠毁 飞行员死亡 2025-11-21 21:20 新华社新媒体

0 阅读:88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