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斧导弹援乌之日,就是和普京撕破脸皮之时,美俄再无回旋余地 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

飞天史说 2025-09-29 18:41:23

战斧导弹援乌之日,就是和普京撕破脸皮之时,美俄再无回旋余地 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一句“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让本来就风声鹤唳的美俄关系,直接推到了刀尖上。 要说这事有多严重,就像棋牌桌上突然有人掀了桌子,大家都明白,原先还能装装糊涂的游戏规则,这下算是彻底玩崩了。 美国副总统万斯也跟着出来“盖章”,直接把话挑明:这事现在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有可能干出来。美俄之间的最后一点回旋余地,眼看着就要被一枚“战斧”彻底轰没了。 回头看看特朗普这路数,变化是真快。刚上台那会,他一口一个要谈判、要见普京,北约也被他说成“过时的组织”,对乌克兰问题还总表现得不情不愿。 美国媒体都分析,说他是“交易艺术”,讲究利益最大化,能省事绝不多花钱。但自从和泽连斯基会了面,风向直接转了:美国不光要继续援乌,还要把能打到俄本土的远程武器摆上桌面。 这种态度转变,背后其实是美国国内两党在乌克兰问题上慢慢统一了意见,谁都不想被说“软弱”。 特朗普这次摆出强硬姿态,也是在党内外压力下主动“亮剑”,既想甩掉通俄门的包袱,也试图重塑一个强势总统的形象。 更关键的是,乌克兰战场打到现在,大家都看明白了,靠现有装备很难扭转局势,得有点新招。 远程导弹就是这个“破局”的希望,特朗普也顺势把自己的政策转成了“支持乌克兰胜利”,这可不是简单的口头表态,而是真正把美俄之间的“外交缓冲区”推到了极限。 但说到战斧导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现役的战斧巡航导弹,大部分都是靠美国海军的舰船和潜艇发射。 乌克兰哪有这家底?所以特朗普口中的“提供战斧”,其实只能靠美国新搞出来的“提丰”陆基导弹系统。 这玩意儿本来就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主推的,射程能打到1500公里,直接威胁到俄境内纵深。 克里姆林宫早就把这类远程系统列为“红线”,只要美方敢动真格,俄方就会把核威慑摆出来,谁都清楚这水有多深。 更有意思的是,这套提丰系统其实是美国亚太战略的“王牌”,早已在菲律宾部署,准备随时牵制中国。 如果现在被摆到乌克兰,等于美国把对华遏制的“撒手锏”,直接甩到俄罗斯头上。这种全球联动的操作,显示出美国战略的激进和冒险,也让局势更加复杂。 不过话说回来,提丰系统数量少、造价高,还没完全成熟。现在大张旗鼓地说要交付,更多是“亮肌肉”,吓唬对手,真要大规模实战,还早着呢。 这种“象征性”的表态,既是对俄的威慑,也是给国内外盟友看的“秀场”。而且,特朗普团队其实也有备选方案,比如JASSM空对地导弹。 这种导弹射程三百多公里,能挂在F-16战机上,既隐蔽又灵活。拜登政府也曾考虑过,现在特朗普可能会把它重新捡起来。这种方案看起来风控更好,升级不至于太失控。 与其说美国的远程导弹是“压舱石”,倒不如说乌克兰自己的“火烈鸟”巡航导弹才是意外杀招。这东西成本低,射程远,用旧发动机拼凑,月产三十枚,瞄准俄境内战略目标不在话下。 西方援助哪怕再犹豫,乌克兰自己已经能对俄纵深实现持续打击。新华社都提过,这种“非对称优势”,让乌克兰在局部战场上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实际情况就是,俄方的“红线”被不断试探和突破,乌克兰军工体系靠自己也能把压力顶到俄方头上。这种自力更生的打法,才是真正让冲突升级的变量。 现在这局面,红线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移动。回顾俄乌冲突以来,克宫划过的一道道“红线”——从坦克、到战机、再到远程打击,每一道都被西方和乌克兰一点点抹平。 到了今天,特朗普的“战斧”表态,无论最后成不成,已经说明美国对乌政策更强硬、更明确。美俄关系的缓冲区基本被消耗殆尽,直接冲突的风险飙升。 尤其是乌克兰本土的军事创新,像FP-5导弹、无人机这些新玩意儿,已经成了逼俄方让步的关键变量。 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和平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无论美俄如何较劲,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不愿看到局势进一步失控。 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心,这场冲突到底还能不能找到下坡路。但现实摆在眼前,一旦远程导弹大规模投入,冲突就会变得更加难以收拾,世界局势也会因为这场“导弹对决”进入全新阶段。 总之,战斧导弹一旦援乌,普京和特朗普之间的最后那点面子也就撕得干净。 美俄再无回旋余地,所有人都要面对一个更加紧张、动荡的新现实。这场风暴已经来了,国际秩序的走向也将被重新书写。 参考资料:万斯称美国正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 2025-09-29 07:05·红星新闻

0 阅读:66

评论列表

MCY

MCY

3
2025-09-29 23:12

乌真用战斧打击了俄,俄估计会用战术核武……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