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给大湾区留下了什么】11月21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落下帷幕。这场历时13天、横跨粤港澳、覆盖19城、汇聚1.4万名祖国优秀运动员的体育盛会,不仅是全国最高水平的竞技盛宴,更是大湾区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有人说十五运是观察大湾区的视窗,透过这扇窗,人们目睹了大湾区蓬勃涌动的“体育+科技”活力,世界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万千气象。十五运究竟是什么?从组委会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亮眼数据中可寻答案。赛事创造8项世界纪录、5项世界青年纪录、13项亚洲纪录、10项亚洲青年纪录、14项全国纪录、7项全国青年纪录,其中12个小项夺冠成绩超巴黎奥运会冠军水平。在跳水、乒乓球等赛事项目中,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诸多高手同台竞技、争夺全运冠军,全球顶级水平令观众直呼过瘾。东部沿海地区展现综合实力,其他地区各展所长,集中资源力量发展特色项目、重点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群众赛事同样精彩纷呈,23个大项、166个小项吸引1.1万名“民间高手”参与,年龄跨度从8岁到81岁,囊括各行各业,“全民全运”名副其实。来自粤港澳三地约6万名赛会志愿者同心协力,用微笑、热情、坚守为盛会保驾护航。可以说,十五运既是顶级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普通民众的大舞台,更是三地一体联动、协同发展的展示平台。十五运呈现了什么?港珠澳大桥上的跨境赛事实现“零接触、零延时”通关,智慧监管技术让互联互通更高效,彰显科技赋能下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开幕式上《中国人》旋律响起,醒狮、粤剧等三地共通的文化元素精彩呈现,让同根同源的情感联结愈发深厚。以“星辰大海”为主题的闭幕式,成为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体育”发展成果的黑科技秀场。市民早上从深圳出发到香港看比赛,下午到澳门及横琴观赛,晚上又回到深圳吃夜宵,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照进日常,“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生动真切。我们还看到,港澳“小海豚”义工与内地志愿者并肩作战,港澳运动员喊出“这是咱们的主场”。“大湾区人”的身份认同在赛事中不断强化,展现出人心相近相融的动人图景。十五运留下了什么?十五运留下的,不仅是亮眼的赛事记录,也不仅是一座座现代化运动场馆和先进的办赛经验,更是粤港澳三地同心同向的凝聚力、互联互通的向心力、共创未来的行动力。有网民评论,“从运动员的全力参赛,吉祥物、志愿者到观众的全民热情参与,都进一步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融合与发展,增进了港澳与内地同根同源的情感联结。”“这场盛会的海量线上流量高效转化为线下‘消费增量’,不仅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度、美誉度,更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十五运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作为大湾区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了一个融合的新起点。深圳特区40多年来的现代化发展图景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就出来的,粤港澳大湾区6年多来也是从一文规划建设发展起来的,这次粤港澳三地一体融合办全运会,大湾区给人的无尽想象又打开。全运盛会已落幕,精彩续章正展开。湾区融合发展的故事还在述说,给人更多的惊喜,上演更多的奇迹。(作者:北平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