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29日,22岁飞行员陈怀民icon,不顾安危撞向日军飞机,壮烈牺牲

溪边喂鱼 2025-11-21 21:02:48

1938年4月29日,22岁飞行员陈怀民icon,不顾安危撞向日军飞机,壮烈牺牲,没想到,他相恋数年的女友王璐璐却在数日之后,穿着男友送她的旗袍,突然纵身一跃,跳入这波涛滚滚的长江icon之中,随他而去。 陈怀民出生在江苏镇江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爱国教员,从小就教他读史书、明事理,那些抵御外侮的英雄故事,在他心里埋下了家国大义的种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5岁的陈怀民看着报纸上东北同胞流离失所的报道,攥紧了拳头,那时他就暗下决心,要拿起武器保卫家国。 1933年,中央航空学校招生,他瞒着家人报名,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一名飞行员,穿上军装的那天,他给父亲寄了一张照片,背面写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航校的日子里,陈怀民训练格外刻苦,别人练3个小时,他就练5个小时,机翼下的风里,藏着他对和平的渴望。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认识了王璐璐。 那天镇江的码头格外热闹,陈怀民休假回家,在人群中看到了正在给抗日募捐活动帮忙的王璐璐,她穿着浅蓝色的学生装,眉眼清澈,递给他募捐册时,声音温柔却坚定:“先生, 为前线战士出一份力吧,他们在前线拼杀,我们不能让他们寒心。”陈怀民看着她眼里的光,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半个月的津贴,两人就这样相识了。 之后的日子里,他们常常在镇江的古街上散步,陈怀民会给她讲航校的趣事,讲自己的飞行梦想,王璐璐则会听他倾诉训练的辛苦,给她缝补磨破的衣物。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陈怀民所在的部队奉命转战各地,每次出发前,他都会给王璐璐写一封信,字里行间满是牵挂,却从不说战场上的危险。 有一次他休假回来,送给王璐璐一件月白色的旗袍,领口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他说:“璐璐,等抗战胜利了,我就娶你,让你穿着这件旗袍,风风光光地嫁给我。 ”王璐璐摸着旗袍上的梅花,含泪点头,她把这件旗袍当作最珍贵的宝贝,平时舍不得穿,只在想念陈怀民的时候拿出来看看。 1938年4月,日军为了庆祝天皇生日,策划了大规模的武汉空袭,他们以为凭借强大的空中力量,能一举摧毁中国军队的抵抗意志。 4月29日那天,武汉上空乌云密布,日军36架战机呼啸而来,陈怀民和战友们驾驶着战机升空迎敌。 空战打响后,天空中到处都是战机的轰鸣声和炮火声,陈怀民驾驶着他的“霍克Ⅲ”战机,像一只勇猛的雄鹰,一次次冲向日军战机。他先后击落两架日军战机,自己的战机也多处中弹,机翼受损严重,无法继续战斗。 此时,一架日军战机正朝着他的战友俯冲而去,陈怀民没有丝毫犹豫,他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猛地拉动操纵杆,驾驶着受伤的战机,朝着日军战机撞了过去。“ 轰”的一声巨响,两架战机在空中爆炸,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陈怀民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22岁。当战友们找到他的残骸时,发现他的手心还紧紧攥着一张王璐璐的照片,照片上的姑娘笑靥如花。 消息传到镇江,王璐璐正在家里缝补陈怀民的旧军装,听到噩耗的那一刻,她手里的针线掉在地上,整个人僵在原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接下来的几天,她不吃不喝,只是抱着那件月白色的旗袍,一遍遍抚摸着领口的梅花,嘴里不停地喊着陈怀民的名字。她想起两人曾经的约定,想起他说过的抗战胜利后的美好生活,如今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王璐璐穿上了那件月白色的旗袍,梳了整齐的发髻,一步步走向长江边。江水滚滚东流,像在诉说着无尽的悲伤,她望着天空,仿佛看到了陈怀民驾驶战机归来的身影。 “怀民,我来陪你了,”她轻声说着,然后纵身一跃,跳进了波涛汹涌的长江。江水瞬间吞没了她的身影,那件月白色的旗袍在江水中漂浮着,像一朵不屈的梅花,定格成了永恒。 陈怀民和王璐璐的故事,是抗战年代无数英雄儿女的缩影。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家国大义与忠贞爱情,他们的勇气和深情,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雄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溪边喂鱼

溪边喂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