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之约刚达成,特朗普就泼脏水:中国建设军队,花了美国7220亿 。明明刚达成的合作共识,特朗普就毫无根据的恶意抹黑,这种前后矛盾的操作实在让人费解,特朗普口中的7220亿到底是怎么来的?中国军队的发展真要靠美国“施舍”?这看似离谱的言论背后,是不是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算计? 稀土这事儿,前脚刚在釜山谈妥,后脚特朗普就翻脸不认人,这操作真让人摸不着头脑。2025年10月30日,中美领导人在韩国釜山金海空军基地见面,敲定了一份为期一年的贸易安排,美国把对华商品关税从57%降到47%,芬太尼相关关税从20%降到10%,中国这边同意多买美国农产品,同时继续供应稀土和磁铁。这本来是个双方都松口气的协议,美国企业最怕稀土断供,军工和汽车行业都靠这个,中国也避免了关税进一步升级。会后特朗普还对外放话,说这交易对美国有利,大家以为贸易摩擦能缓一缓。 谁知道才过了不到二十天,11月18日左右,特朗普在一次共和党内部活动上突然发难,直接说中国拿着美国给的7220亿美元去扩军,养军舰、建军队,全是美国消费者埋单这7220亿到底哪来的?翻了美国海关和商务部数据,加上一些智库报告,这数字基本是特朗普把从2017年到2025年中美贸易顺差累计加起来的一个粗算。每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三四千亿,八年多下来凑个七千多亿不奇怪,但这本来就是正常贸易,美国人买中国货便宜实惠,中国企业赚了钱交税养路修桥,军队建设靠的是国家财政预算,跟“美国施舍”根本不沾边。特朗普这么一说,就把双边贸易扭曲成美国单方面输血,中国拿钱去威胁美国,这逻辑站不住脚。 更气人的是,这话出口没几天,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就跑去一个新建的稀土加工厂视察,举着刚出炉的磁铁块说这是25年来美国本土第一块,马上就能摆脱对中国依赖。陆军那边也跟风,宣布要采购百万架无人机,全供应链去中国化,说是为了未来战场转型,避免依赖对手。听起来雄心勃勃,但实际呢?美国本土稀土项目搞了几年,产量低成本高,专家评估至少还得10到20年才能形成独立链条。百万无人机计划听起来吓人,可美国自己每年无人机采购才5万架左右,突然跳到百万,产能、预算、供应链哪样都不现实。俄乌冲突里无人机确实管用,但美国想靠本土化一蹴而就,难度不是一般大。 特朗普这么前后矛盾,无非就是老一套政治把戏。他第一任期就爱用这种夸张数字和指责转移国内压力,现在第二任期刚开始,经济问题、债务问题一大堆,选民不满情绪高涨,得找个外敌转移视线。中国军事现代化本来就是按自己节奏走,国防费公开透明,增长合理,主要用于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跟美国贸易顺差没半毛钱关系。说白了,这7220亿的说法就是信口开河,目的是给国内鹰派和军工复合体一个交代,顺便为继续加关税找借口。协议刚签就泼脏水,表面看是出尔反尔,实际是特朗普一贯的谈判风格,先签字缓和,再找茬加码,逼对方让步。 这事儿背后,美国对稀土和关键矿产的焦虑暴露无遗。中国在稀土分离提纯、磁铁生产上占全球九成以上,美国自己承认,高端军用级稀土材料几乎全靠进口。特朗普团队知道硬脱钩脱不了,所以一边签协议稳供应,一边在国内鼓吹独立,实际就是两手抓,两手都想硬。贝森特那块磁铁就是个宣传道具,产量连象征性都算不上。陆军百万无人机计划也一样,喊得响,落地难,预算国会批不批还是问题,美国国债都36万亿了,再砸钱军备,普通老百姓买单。 说到底,中国军队发展靠的是自己经济实力和科技进步,不是靠谁施舍。每年国防预算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财政拨款,增长率7%左右,跟GDP增速基本匹配,主要用于装备更新、人员训练和边海防建设。特朗普把贸易顺差说成养军队的钱,纯属偷换概念,美国自己军费一年快一万亿,全球军售大头也是美国,凭啥倒打一耙?这波操作不光让刚签的稀土协议蒙上阴影,也让国际社会看清,美国有些政客为了选票和霸权,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承诺都敢撕。协议签了不到一个月就变卦,这种反复无常已经成特朗普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