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女子父亲头晕,去医院治疗,不料手术后其父亲陷入昏迷进了ICU,女子不相信医院,决定转院,转院时竟被告知医药费用要60多万,医保报了不到30万,家属支付了30多万,可转院后,其父亲却因手术创伤过大错过最佳治疗期,没救回来,最终因病情过重离世! 李女士的父亲2020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起因就是头晕。大家都知道,中老年人身体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家里人肯定不敢大意,赶紧往大医院送。 想着大医院设备齐全、医生水平高,肯定能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个“小毛病”,最后却发展成了天价医疗和一场家庭悲剧。 住院之后,李女士一家人也没闲着,陪着父亲做检查、听医生建议、签手术同意书,一路下来可以说是胆战心惊。 可没想到,手术后情况并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老人直接昏迷进了ICU。这种变故,谁遇上都觉得天塌了一角。 家属心里别提有多慌了,既担心父亲的身体,又疑惑是不是医疗环节哪里出了问题。在ICU里,每一天都是煎熬。医生说得也挺玄乎,什么“病情复杂、随时变化”。 可具体能不能转危为安,谁都说不准。李女士作为女儿,焦急得眼圈都红了,但她又不敢轻易质疑医生,毕竟手术和后续治疗都是医院说了算。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女士对医院的治疗效果越来越疑惑。说实话,普通人面对高深的医疗术语和复杂的治疗方案,哪里能听得明白? 但看着父亲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家属心里的“信任墙”慢慢崩塌,疑虑一点点累积。终于,李女士下定决心,不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原来的医院,决定为父亲转院看看能不能有转机。 这个决定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也难,毕竟这是病人最脆弱的时候,动一动就可能有风险,但家属实在不想再等下去了。 转院前的结算一查,李女士一家人直接傻眼了:总费用超过了60万元!医保只报销还不到30万! 这个数字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一下子把多年积蓄都掏空了。有网友调侃,现在看个大病,光账单就能把人吓得半死。 医保本是给老百姓减轻负担的“保护伞”,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发现这伞有点小,风大雨大根本挡不住。 更别说这60多万费用里还藏着多少“猫腻”,家属当时哪有心力去深究,能救命就得咬牙付钱。钱付了,人也转了,可事与愿违。 父亲因为之前手术创伤太大,身体一直没缓过来,等到新医院接手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家属悲痛欲绝,不仅是失去了亲人,更有一种“被医疗体系玩弄”的无力感。最让人难受的是,花了那么多钱,受了那么多罪,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 事后,李女士越想越不对劲。她回头再看那60多万的账单,发现里面有不少疑点。后来经过西安市医保局调查,竟然查出26项违规问题。 说白了,就是医院为了赚钱,把医保当成“唐僧肉”,能薅一把是一把。这事一曝光,网友炸锅了。你说咱中国的医保基金,本是大家的“救命钱”。 结果被少数医院搞成了“提款机”,老百姓成了被薅羊毛的对象,还得自己掏腰包买单。这种感觉,真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这件事也让人看清了医保制度的短板。按理说,医保应该严格审核、把关用药和治疗项目,可现实中,有些医院钻空子,把不该报的全报了,把能多开点药的全给加上。 而监管部门往往“秋后算账”,对违规行为处罚很难及时到位。等发现问题的时候,病人已经花光积蓄、家属已经身心俱疲。老百姓对医保的信任感也在这种反复折腾中慢慢消磨。 当然,医疗乱象不是一天形成的。医院有压力,医生有任务,医保基金“蛋糕”有限,大家都想多分一块。 可问题是,医疗是救人命的行业,不能拿老百姓的命开玩笑。监管部门要加强审核,医院要回归本心,医保基金要用在刀刃上,只有多方发力,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李女士的经历只是无数家庭的缩影。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在明天成为患者、成为家属。 大家都希望,哪怕病再重,也能在医院里得到真心实意的救治,而不是被过度用药、乱收费薅一把。 也希望有关部门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把监管做得更细致,让每一分钱医保基金都花到该花的地方。让医院回归治病救人的初心,让医生重新找回“白衣天使”的荣光。 咱中国已经走在了医保普及的大道上,接下来就是要把监管的“笼子”扎得更紧,让所有违规操作无处遁形。 李女士一家的遭遇,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看病难、看病贵,背后其实是信任的难题,是监管的漏洞,是行业的良心。 希望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能记住自己的初心,也希望每一位患者家属都能被温柔以待。 只有把老百姓的健康和信任放在心上,医疗这口“锅”才能被端得更稳,百姓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安心。 参考资料: 《手术花了60多万,怎么会这么贵?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被患者家属举报后,查出26项违规问题》——浪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