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外表示,俄方还没有收到任何关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意就美国提出的“28点”新计划进行谈判的信息,同时强调俄美双方虽然保持接触,但并未就解决乌克兰问题举行正式磋商。 而同一天,美国白宫则表示他们正与俄乌双方进行“良好对话”,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在基辅与泽连斯基会谈后对计划感到“乐观”,泽连斯基也承诺将“建设性地、务实地”参与其中,这俄美乌三方各说各话的局面,让这个旨在结束冲突的秘密计划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份被媒体曝光的“28点计划”读起来更像是胜利者的清单而非和平路线图。乌克兰被要求放弃顿巴斯东部,军队规模砍半,连远程武器都得放弃,宪法还得承诺永不加入北约。 俄罗斯却能收回大部分被冻结资产,轻松重返G8集团,仿佛侵略别国领土只是一场无后果的冒险。美国则精明地为自己划定了利益,连乌克兰重建的利润都要抽成50%,生意算盘打得比和平算盘更响。 战场上的炮火声远比谈判桌上的声音更真实。俄军宣称控制库皮扬斯克,乌军则打击俄境内炼油厂,前线硝烟并未因这份秘密计划而散去。 泽连斯基脚下踩着内外交困的荆棘,国内腐败案缠身,战场形势吃紧,西方援助摇摆不定。他嘴上说着“建设性参与”,心里清楚这所谓的和平方案,可能只是套着外交辞令的投降书。 欧洲盟友被蒙在鼓里的愤怒几乎溢出纸面。一名欧洲外交官直指美国这是再次尝试把乌克兰“逼到墙角”,法国更是批评特朗普在逼迫乌克兰“投降”。当美俄两个大国私下勾画欧洲安全格局时,欧洲大陆的声音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种赤裸裸的边缘化暴露了当代地缘政治中实力至上的冷酷规则。 特朗普政府推动这个计划带着一种急不可耐的色彩。美方透露正在敦促乌克兰在“紧迫的时间表”内达成协议,仿佛在完成一项政治任务而非追求持久和平。普京政府则表现出一种奇异的淡定,既不完全否认也不积极确认,静观美乌欧三方反应再做定夺。这场谈判桌上,乌克兰像是被安排的棋子,而非平等的主角。 真正的和平从来不会诞生在忽视战场现实和当事国核心关切的真空里。当强权政治重新抬头,小国的命运便如风中残烛。这份“28点计划”最终可能不是战争的句点,而是新一轮动荡的序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