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个中国老兵发现日军阵地上,有个东西一闪一闪的,老兵毫不迟疑,对着那

武某人 2025-11-21 16:24:46

1938年,一个中国老兵发现日军阵地上,有个东西一闪一闪的,老兵毫不迟疑,对着那东西就是一枪,谁知第二天,日军阵地上就传来哀乐! 老兵缩在掩体后面,正用望远镜观察对面。忽然,他看到日军阵地前沿有一点反光,一闪一闪,位置很怪,又不像炮口火光。 他心里一紧,拨了拨身边的新枪,对身边战友嘀咕了一句:“新缴的枪,还没试过准头。”话音刚落,他就趴好,慢慢挪动准星,扣下扳机。 对面那点亮光,瞬间消失。 当晚日军没有反攻,只是时不时鸣枪示威。我军阵地上没人把这当回事,只当老兵随手打掉了什么军官的装备。 第二天一早,前沿传来奇怪的声音。有人趴在地上听了听,说:“鬼子那边好像在放乐队。”紧接着,一阵低沉的乐声从山那头传过来,中方不少官兵都愣住了:昨天还在吼叫的部队,今天怎么搞起了悼念仪式。 午后,团部召集骨干开会,把老兵也叫了去。指导员拿着刚从情报部门送来的材料,开门见山:“告诉你们一件事——昨天被老王那一枪打中的,是日军饭冢国五郎。” 屋里一下炸开了锅。 饭冢国五郎,当时是侵华日军的高级军官,所在部队隶属于日军第101联队,参与过多次扫荡行动。卢沟桥事变后,他被派到华北、华中战场,组织清乡、屠杀,参与制造多起惨案,在我方情报记录中,是重点标注的“极度凶残军官”。 而在日本军中,他却被宣传成“屡建战功”的指挥官,被军报称为“勇将”,专门安排随军记者对他进行报道。那天随军记者来到庐山前线,准备给他拍照,好回国当宣传材料用。 他为了在报纸上好看,特意选在前沿阵地的制高点站立,以中国阵地为背景。随军记者调整机位时,他还拔出军刀摆姿势,头上戴着闪亮的钢盔,身旁站着警卫。对面山坡上的中国老兵,正好通过望远镜看得一清二楚。 那一点一闪一闪的光,就是头盔上反射的阳光。 老兵压根不知道这是哪个军官,只觉得这个鬼子站得太直、太显眼,完全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 新缴获的步枪瞄准不错,他那一枪压得很稳。子弹正中目标。日军记者吓得当场趴倒,有兵冲上去想救人,却发现那名军官已经当场死亡。 消息当天就被日军高层获知。对外,他们只好宣布“战死前线”,并在阵地上举行悼念仪式,吹奏哀乐,以稳定军心。对内,原本打算做成宣传样板的“战地英姿”,彻底变成了笑柄。 对我军来说,这一枪极大鼓舞了士气。前线连队专门开会表扬老兵,给他记了战功。 自那之后,庐山一线的战斗出现明显变化。日军部队前推动作收敛许多,暴露在明火区的情况减少,对中国军队的火力也更加忌惮。我军在熟悉地形与民众支持下,多次对其造成重创,逐步稳住了战线。 直到战后,这一枪的故事才慢慢被整理进地方史料里。老兵姓王,参军前是江西农民,打猎出身,枪法极准,参加过多次抗战战役。问他当年怎么想到“一枪就打中”,他只说了一句:“那家伙站在那儿,以为没人管他,我就想试试。” 饭冢国五郎出身军人家庭,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侵略战争,多次在战场上以残酷手段“立功”,在日本国内被吹捧成“强悍军官”。正因为这层光环,他成了战地记者追捧的对象,也给了中国老兵一个清算的机会。

0 阅读:92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