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才猛然惊醒,中国是一个“无法分割”的对手,这话一点不假。在中美经贸谈判里

天天纪闻 2025-11-21 15:16:05

特朗普这才猛然惊醒,中国是一个“无法分割”的对手,这话一点不假。在中美经贸谈判里,中国一直留有余地,秉持“打则奉陪到底,谈也大门敞开”。   最近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的感慨,听得人差点以为是听错了 —— 要知道这老兄前阵子还在社交媒体上放狠话,说要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 10% 关税,更早之前甚至喊过 60% 的天价税率。   可狠话刚落地没俩月,美国那边就先绷不住了,4 月份先是商务部副部长拉戈急着跟中国开商贸工作组会议,紧接着财政部长耶伦直接飞广州面谈,9 个月里第二次访华,态度软得跟之前判若两人。   为啥向来耀武扬威的美国突然 “低头”?说白了就是自家经济快扛不住了。2024 年第一季度的美国经济数据简直是 “晴天霹雳”:表面看就业数据还行,实则陷入了典型的 “滞涨”。   物价涨得没停,经济增长却近乎停滞,高利率像座大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股市更别提了,前两个月刚冲高,4 月就连着跳水,不少投资者攥着账户骂街。   特朗普一直吹嘘的 “美元霸权” 也掉了链子,虽然一季度美元指数还涨了 3%,但普通美国人兜里的钱是真不值钱了,超市里同款牛奶比去年贵了近三成。   这时候美国人才后知后觉:关税大战这玩意儿,压根不是打别人,是往自己身上捅刀子。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早算过账,美国加征的关税 90% 以上都转嫁给了自己人 —— 进口商加价、企业涨成本、最后全摊到消费者头上。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直接戳破窗户纸,说这就是 “特朗普税”,汽油、食品、衣服全得涨价,一个普通家庭一年要多花 3900 美元,简直是 “摧毁美国人”。   这话真没夸张,美国超市里的日用品早被 “中国制造” 深度绑定了:婴儿车、雨伞、儿童绘本几乎全靠中国进口,衣橱里的领带、手套,健身房的羽毛球拍、泳池设备,甚至小提琴、维生素,十件里有八件印着 “Made in China”。要是真把中国商品的路堵死,美国人要么买翻倍涨价的替代品,要么干脆买不到,老百姓的日子先乱套。   关税没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让窟窿越捅越大。2018 年特朗普第一次挥关税大棒时,美国逆差是 9502 亿美元,到 2024 年反倒飙到 12117.5 亿美元。   就像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说的,俩国家做买卖,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双赢,非要搞零和博弈,最后只能是自己吃亏。   难怪 4 月份耶伦访华时,嘴上喊着要中国 “解决产能过剩”,背地里却反复强调 “坚决反对脱钩”,毕竟她心里门儿清:切断和中国的经济联系,美国自己先垮掉。   美国急着求和,可中国这边始终稳如泰山,这份底气可不是凭空来的。首先是 “中国制造” 的不可替代性 —— 不是说别的国家造不出烤面包机,而是中国能把质量、价格、供应链效率做到全球最优。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2024 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是美国多个品类的 “唯一供应国”,光塑料制品一年就进口几十亿美元,更别提占全球产能 70% 的消费电子配件了。   其次是中国早有准备,面对关税打压,一边出台政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一边靠跨境电商、绿色贸易开辟新赛道,2024 年中美贸易额还维持在 6880 亿美元,接近历史峰值。 有意思的是,美国嘴上硬气的毛病到谈判桌前还没改。耶伦访华时逼着中国限制新能源出口,可转头就被美国专家怼了:“拜登政府自己天天补贴本土新能源企业,却不让中国做,这不是双标吗?”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直接晒出数据:中国企业在沙特建的光伏电站一年能减碳 2.42 亿吨,这明明是帮全世界实现环保目标,怎么就成 “产能过剩” 了? 这种自相矛盾的论调,说白了就是霸权思维在作祟 —— 既想占便宜,又不想让别人发展。   5 月份日内瓦会谈传来消息,美国终于松口,要在 3 个月内把 145% 的离谱关税降到 30%,美股三大股指当天就大涨,这反应简直是 “真香现场”。这事儿其实说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秉持的 “打则奉陪到底,谈也大门敞开”,从来不是句空话。   你想谈,咱们就坐下来讲规矩;你要打,咱们也有底气接招。美国折腾了半天终于看清,中国不是那种能靠威胁吓倒的对手,经贸领域的对抗没有赢家,只有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说到底,特朗普那句 “中国不好对付”,与其说是夸中国,不如说是承认了美国霸权套路的失效。过去靠关税大棒欺负人的日子早就过去了,现在的中国既有 “断供就让你民生涨价” 的硬实力,又有 “政策托底稳外贸” 的智慧,更有 “不卑不亢谈合作” 的定力。   美国要是还抱着 “极限施压” 的老想法,最后只会像在南海摔飞机的航母一样,闹个灰头土脸的下场。毕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谁也离不开谁,非要搞 “脱钩”,最先疼的肯定是自己。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