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就在眼前,妈妈却喝下了农药……最近湖南岳阳发生的这件事,让人揪心不已。 35岁的严悦,原本和丈夫高阳在县城过着平凡日子。17年前,她从茶楼打工开始,夫妻俩慢慢有了房和车。日子虽不富足,但也算安稳。2017年,高阳转行做保险,家庭开销增大,开始借钱。为帮丈夫还债、补贴家用,严悦陆续从银行、网贷(其中微粒贷欠款7万多)、信用卡分期借了不少钱。债务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大,最终她名下债务近46万,每月最低还款就要8000多。 今年7月9日,丈夫一时凑不出钱还贷款,严悦首次逾期。当天,她的手机被催收短信轰炸,多达30多条。有冒充“微粒贷”的私人号码,还有威胁“上报征信”“找村委会”的。甚至在她抢救时,催收也没停止。后来警方查明,这是一起自杀事件,并无其他案件。 最令人痛心的是,她自杀的地点是美甲店,透过玻璃能看到5岁儿子在玩耍。她生前常跟孩子说“别学妈妈被债务困住”,可自己却先陷入了债务深渊。 如今,家里情况凄惨。大儿子小宇哭着不愿上学,小儿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高阳变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白天推销POS机,晚上在餐馆刷碗。亲戚朋友无不叹息:“好好的日子,怎么就过成这样了?” 事情发生后,大家不禁发问:催收为何如此没有底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今年3月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明确规定:晚上10点到早上8点禁止催收,每天最多打3次语音电话,第三方不得转包,更不许骂人威胁。但严悦收到的威胁短信、抢救时仍响个不停的电话,显然违规。有律师表示,家属可向平台投诉举报,也能报警。 这起事件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网贷看似便捷,实则是“甜蜜陷阱”。借1万,利息不断累积,可能要还2万。拆东墙补西墙,窟窿只会越来越大。严悦的悲剧,就是“以贷养贷”的典型例子。 催收再急也应守规矩。威胁、骚扰、半夜轰炸,这不是催债,而是往人伤口上撒盐。有规定却不执行,规矩就成了一纸空文。 最后想对大家说:普通人借钱一定要擦亮眼睛。别被“零门槛”“秒到账”的广告冲昏头脑,这不是帮忙,而是要命的圈套! 你如何看待这件事?若身边有人被网贷逼得快撑不住,你会怎么劝?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信息来源:信号新闻2025年11月20日报道;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5年3月13日文件;北京浩天(青岛)律师事务所刘乔乔律师采访) 网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