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万毕业生迎秋招:教育部铺路1200万岗位,但“合适”的在哪? 又到一年

枫叶漫天 2025-11-20 23:08:25

1270万毕业生迎秋招:教育部铺路1200万岗位,但“合适”的在哪? 又到一年秋招季。刚看到新闻说,2026届高校毕业生预计有1270万人。 说实话,这个数字让我愣了几秒钟。1270万,什么概念?差不多等于北京和上海常住人口的总和。每年这个时候,类似的消息总会出现在新闻里,数字年年攀升,从“最难就业季”到“更难就业季”,如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 教育部已经行动起来,推出了“就业扩容提质行动”,还有个“金秋启航”招聘月,汇集了1200万个岗位。数字上看,岗位数量差不多能覆盖毕业生数量了。 但我知道,你心里真正想问的可能是:这么多岗位,到底有多少是“合适”的? “合适的工作”——这四个字背后藏着太多东西。它不只是有一份收入,还关乎专业是否对口、发展有无空间、工作是否喜欢、城市是否中意。我们寒窗苦读十几载,谁不想找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呢? 教育部也明白这个道理。新闻里提到,各高校正在根据产业需要增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这是好事,说明教育系统正在努力缩短学校与职场之间的距离。 但说实话,作为过来人,我觉得找工作这件事,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它关乎一个年轻人的未来走向,关乎梦想与现实如何平衡。 我认识一位去年毕业的学弟,计算机专业,拿了几个大厂的offer,最后却选择去一所高职院校当老师。很多人不理解,他说:“写代码让我头秃,教书让我发光。”也有一位朋友家的孩子,放弃了稳定的国企工作,跑去云南做民宿,从零开始,现在忙得不亦乐乎。 什么是“合适”?可能没有标准答案。 面对1270万这个数字,与其焦虑,不如想想我们能做点什么。 如果你是大四学生,不妨问问自己:除了本专业,我还能做什么?我对什么真正感兴趣?什么工作能让我持续投入而不觉疲惫?有时候,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爱好,反而能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已经工作几年,也许可以关注一下身边的学弟学妹。一次内推、一次经验分享、一句鼓励,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选择。 教育部提供的是框架和机会,但真正找到“合适”的路径,还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去探索。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不确定性,但也充满可能性。 1270万人,不是1270万份简历,而是1270万个独特的个体,有着1270万种可能性。在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年轻人的梦想、选择和未来。 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位置,都请相信:找到“合适”需要时间,也需要勇气。但只要你不停下脚步,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这条路,我们一起走。 教育 分享今日的感悟

0 阅读:0
枫叶漫天

枫叶漫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