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欧盟宣布了 11月20日,欧盟委员会突然宣布对原产于我国的割草机器人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由欧盟企业于今年10月6日提出申请,涉及倾销调查期从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损害调查期则追溯至2022年1月1日,初裁结果预计在7到8个月内出炉。 反倾销调查旨在评估中国产品是否以低价冲击欧盟市场,损害本地企业利益。割草机器人作为智能家居热门产品,近年在我国制造推动下迅速普及。欧盟此举可能源于保护本土就业和技术的考量,但也折射出全球贸易竞争日益激烈。有分析指出,这或与我国企业成本优势和创新力提升有关。 若调查成立,我国割草机器人可能面临高额关税,出口受阻将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承压,需应对订单减少和价格战风险。然而危机中蕴藏转机,这或促使我国企业加速转型升级,聚焦核心技术研发。从长远看,绿色智能产品仍是全球趋势,我国制造韧性不容小觑。 肯定部分人支持欧盟行动,认为“公平贸易才能保护本地就业”;另一些人批评这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阻碍全球化进程。还有评论建议中国企业联合应对,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这种分歧凸显国际贸易中的复杂矛盾,值得深思。 此次割草机器人案例可能成为智能家电领域风向标。我国企业可借鉴光伏、电动车行业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标准对接。 你们,认为我国智能产品该如何突破贸易壁垒?反倾销制裁 欧盟对华反倾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