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泰国宣布了! 泰国总理阿努廷·参威拉恭在国家稻米政策与管理委员会会议上通报,中国已确认追加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 泰国可是“世界米仓”,大米出口量常年占全球贸易的20%左右,农业和旅游业就是它的经济双引擎,大米能不能卖出去、卖上价,直接关系到无数泰国农民的饭碗。可偏偏最近一阵子,有些国家就爱搞“价格小动作”,用补贴把自家大米的价格压得极低,泰国大米本来靠品质说话,这下在国际市场上反倒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仓库里的大米堆得越来越高,米商们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的订单从天而降,这效果可比什么政策都管用。先算笔实在账,泰国商业部预估2024年全年大米出口能赚2300亿泰铢,约合489亿元人民币,出口量能到900万吨。这么一看,50万吨差不多占了全年出口量的近六分之一,按这个收入比例算,这笔订单能给泰国带来将近27亿元人民币的进账。 它直接把积压的库存消化了一大块,米商们不用再愁仓库堆不下,农民们也不用怕稻谷烂在地里,整个产业链的资金都活了。泰国刚在2025年11月出台新规,减免大米出口许可证费用帮企业降成本,中国的订单一来,刚好跟这个政策形成“组合拳”,把泰国大米的“愁容”给熨平了不少。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突发奇想的“救急”,而是中泰几十年交情攒下的默契。从1975年中泰正式建交开始,农产品贸易就一直是两国合作的“硬通货”。 就说大米,2019年中国从泰国进口的谷物类产品就有3.9亿美元,这些年更是稳步增长。泰王2025年访华的时候,中方就承诺要扩大采购泰国优质农产品,当时泰王踏上回国专机时那藏不住的笑容,现在看来早有伏笔——这50万吨订单就是实打实的兑现。 有人说中国这是“花钱买交情”,这话可就浅了。中国人口多,对粮食的需求本来就大,泰国大米品质好、口碑硬,咱们采购回来既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又帮了老朋友,这是双赢的事儿。不像有些国家搞贸易只算自己的小账,咱们跟泰国的合作从来都是“你有需要我搭把手,我有需求你给力”。 就像2024年前9个月,泰国大米出口量同比增长22.13%,这里面就有中国市场的功劳;而中国从泰国进口榴莲、山竹这些水果,也让泰国果农的腰包鼓了不少。 而且这事儿背后还藏着大国合作的智慧。泰国总理特意在重要会议上通报这个消息,说明在泰国眼里,这不仅是一笔生意,更是两国“友谊金色50年”的见证。中方给泰王送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模型这种高规格礼物,泰国用优质大米回报,这种合作比单纯的买卖关系结实多了。 现在国际市场上总有些不太平,有些国家搞贸易保护主义,可中泰却用大米这种最朴实的农产品,证明了什么叫“互利共赢”——你帮我盘活产业,我给你稳定供给,比那些空喊口号的合作靠谱多了。 所以说,中国这50万吨大米订单,看着是买粮食,实则是给泰国大米产业注入了信心,也是给两国合作加了份保险。 以后谁再问国与国之间怎么合作才靠谱,不妨看看这50万吨泰国大米,真诚换真心,实在换实在,这才是长久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