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一时半会没法修复了 但两国普通人的牵挂,藏在熊猫的故事里 1972年

开始环游世界 2025-11-20 16:09:05

中日关系一时半会没法修复了 但两国普通人的牵挂,藏在熊猫的故事里 1972年中日建交,中国送“康康”“兰兰”到上野动物园。这是熊猫第一次走进日本家庭,父母带孩子排队,照片贴在冰箱上,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2023年2月,出生在日本的“香香”要回国。上野动物园搞告别抽签,30万人申请,最后一天1.8万人冒雨排队。有人举着“香香,我们等你”的牌子,眼泪把字迹泡花 同年,“良浜”带着三个女儿从和歌山回国。和歌山的雨里,数万民众举着相册追车,相册页角卷了边,是13年的打卡记录。有人喊“谢谢你们的笑容”,声音被雨声裹着,却听得见哽咽 “香香”住雅安碧峰峡基地。免签后,日本粉丝组团坐高铁去看它。有人提前三个月订机票,有人学了中文“香香,我来了”,对着它喊一嗓子。基地工作人员说,每月都有日本游客,带着“香香”周边,蹲在围栏外拍啃竹子的样子 上野动物园的数据直白:“香香”在时,年游客量多30%,周边卖了50亿日元。日本网友建“香香后援会”,每周更动态,有人翻墙上中国直播,就为看它吃饭 为什么日本民众对熊猫这么执着? ①熊猫的软萌戳中“治愈文化”。疫情期间,“香香”吃饭视频疯传,有人说“看它咬竹子,我忘了失业的焦虑” ②跨代的记忆联结。爷爷带爸爸看“康康”,爸爸带孩子看“香香”,熊猫成了“家庭共同回忆”的载体 ③普通人不管政治,只认“带来笑容的小家伙”。和歌山阿姨说:“我不管关系怎么样,‘良浜’是我的老伙计” 日本这些年不好过,经济停滞,压力大。熊猫成了“情绪锚点”。“香香”出生时,东京奥运会延期,它的小爪子照片,是当时最火的“治愈符号” 而中日关系的波折,让牵挂更复杂。有人喊“政治归政治,熊猫归熊猫”,有人举熊猫牌子游行,要“笑容不是对立” 网友评论扎心:“好了送熊猫,不好了拿回熊猫,我家邻居小孩过家家也这样” 要我说,这不是过家家。熊猫是两国人一起养的“孩子”。政治分歧像冬天的风,但普通人的爱,是怀里的暖宝宝——风再大,也能捂热心口 我觉得,中日的纽带从来不是谈判桌。是和歌山雨中追车的身影,是上野动物园30万份抽签,是雅安基地“香香”啃竹子的声音。这些细碎的温暖,比任何宣言都有力量 你觉得,熊猫能成为中日民间的纽带吗?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开始环游世界

开始环游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