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搞不明白一件事,李在明为什么要硬要跟朝鲜搭上关系?11月18日,韩国外交高级会议,赵显高调放话:防止朝鲜核武常态化,推动朝鲜削减并废除核武,争取实现无核化并构建和平机制。 朝野对立一直很激烈,执政党在对朝政策上要么硬刚到底,要么摇摆不定,这么多年下来,半岛无核化没推进多少,民众的不满倒是越来越多。 李在明作为反对党的核心力量,自然要拿出跟执政党不一样的对朝思路。执政党喊着 “强硬施压”,他就主打 “对话沟通”,这种差异化的主张能快速吸引那些对现有政策失望的选民,尤其是韩国的年轻人和中间派,他们更倾向于用和平方式解决半岛问题,反感无休止的对抗。 而且跟朝鲜搭上关系,还能让李在明在国际上刷存在感。 半岛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只要他在对朝问题上有明确主张、有实际动作,不管是提议对话还是推动民间交流,都能被国际社会关注到,这比在国内搞些琐碎的政治博弈更容易提升知名度。 对他来说,既能在国内赚民意,又能在国际上立 “和平推动者” 的形象,简直是一举两得。 还有个关键原因,韩国的经济也受半岛局势影响不小。 半岛一紧张,韩国的旅游业、外贸、制造业都会受波及,企业不敢投资,民众消费也变谨慎。李在明清楚,要想赢得选民支持,光谈安全不够,还得跟经济挂钩。 他跟朝鲜搭线,潜台词就是 “我能推动半岛缓和,给韩国经济创造稳定环境”,这对那些受局势影响的中小企业主、普通上班族来说,吸引力可比空泛的政治口号强多了。 当然,这步棋也藏着风险,毕竟对朝政策在韩国一直争议极大,稍微有点动作就会被骂 “亲朝”“卖国”。 但李在明敢硬着头皮做,就是摸准了民众的心态 —— 比起无休止的对抗,大家更想要实际的安全和稳定。 而且他也不是盲目搭线,而是找准了切入点,比如推动民间交流、人道主义援助,这些领域的合作争议小、易落地,既能跟朝鲜建立联系,又不会被对手抓到太多把柄。 再看看 11 月 18 日韩国外交高层的表态,赵显的高调放话其实也反映了韩国政府对朝政策的困境 —— 光靠施压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激化矛盾。 李在明正是看到了这种困境,才坚定了跟朝鲜搭线的决心。 他想证明,除了硬刚,韩国还有另一种跟朝鲜打交道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可能更有效。 另外,韩国的民意基础也给了他底气。这些年韩国年轻人对 “冷战式对抗” 越来越反感,他们更看重民生、发展,对朝政策的支持率也越来越倾向于 “对话”。 李在明紧紧抓住这部分民意,主动跟朝鲜搭线,就是要把自己打造成 “民意代言人”,跟执政党的 “强硬路线” 形成鲜明对比,为自己的政治发展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