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王朝中,宋朝的形象没有汉唐明那么好,总体是个比较疲软的王朝,也没有什么说得上名字的明君,就连南宋的第一位皇帝,也很难讲他究竟是宋人还是精神金国人。然而南宋还是出现过比较有作为的皇帝的,他就是宋孝宗赵昚。 赵昚其人,最开始其实只是一个县丞的儿子,后来因为宋高宗在太子死后一直无子,被选入宫,在绍兴二年成为了赵构的预备儿子,次年改名赵瑗。 这预备儿子一做就是二十八年,绍兴三十年,赵瑗转正成为皇子,并且被加封建王,改名赵玮。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虽然宋朝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战时金人直入扬州,兵临长江这件事,还是给了赵构较大的心理负担。为了不做亡国之君,他决定效法他的爸爸,禅位给倒霉儿子赵玮。次年二月,赵玮升职成皇太子,改名赵昚,六月,赵构禅位,赵昚从预备皇帝转正,成为了南宋的第二任君主,也即宋孝宗。 登基之后,赵昚不甘偏安一隅,决定挥师北伐,进取中原。他即位第二个月就为岳飞平反,起复主战派大臣,并且在隆兴元年起兵发动北伐。 可惜北伐军队未能得胜,还在次年十二月签订了隆兴和议。隆兴和议后,南宋不在对金国称臣,两国的关系调整成为叔侄关系,宋每年给金的“岁贡”也改为“岁币”,虽然还是低人一等,但至少面子上好看了一些。 这面子上的一点好看,也成为宋孝宗的一项政治成就,可惜北伐的失败伤透了赵昚的心,也伤透了宋朝臣子的勇气,自隆兴之后,虽然赵昚曾经屡次提起北伐,但因为臣子的推诿,和赵昚雄心的衰退,一直没有成行过。 一直到淳熙十六年,赵昚禅位给太子赵惇,他的北伐梦彻底破碎。 参考资料 《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