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马思聪叛逃香港的消息让无数人感到震惊,当时的他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混沌于浮云 2025-11-19 19:45:10

1967年,马思聪叛逃香港的消息让无数人感到震惊,当时的他是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如此声名显赫的人物,为何要选择叛逃香港,甚至不惜背负叛徒这一千古骂名呢? 马思聪1912年5月7日出生在广东海丰,那地方靠近海边,家里条件好,父亲马育航做过广东省财政厅长,家里十个孩子,他排第五。几兄弟姐妹后来也搞音乐。他小时候5岁就跟祖父的留声机学唱歌,7岁上寄宿学校,练钢琴、口琴和月琴。那些年,粤曲和白字戏让他着迷,拉得挺溜。1923年夏天,11岁的他被大哥带去法国,先在枫丹白露住一阵子,然后搬到巴黎一户人家。头半年换了四个小提琴老师,最后一个是巴黎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他进步快,1925年进南锡音乐学院,还跟房东女儿一起练琴。1926年夏天,他拉帕格尼尼协奏曲拿了二等奖,但觉得不够,8月回巴黎。通过朋友,他跟保罗·奥贝尔多费尔学小提琴,老师老婆教他钢琴。 1927年3月,马思聪脖子不舒服,停练小提琴,去贝尔克养病,那段时间专攻钢琴,熟悉德彪西那些作曲家的东西。秋天回法国,1928年考上巴黎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在那认识冼星海,还帮他介绍老师。因为家里钱紧,1929年他回国,在香港、广州、南京开音乐会。到上海上台,拉弓手指飞快,观众鼓掌不停,报纸上说他是中国音乐奇才。他认识鲁迅,写了七首古典诗词的曲子。1930年1月,在广州当戏剧艺术研究所乐团首席小提琴手。靠广东省政府资助,1931年又去法国,跟扬科·比嫩鲍姆学作曲,那老师教他加进激情元素。 1932年初,19岁的马思聪学成回国,在广州和陈洪办私立音乐学院。那年他娶了钢琴家王慕理,她比他大两岁。1933年,他把学院交给陈洪,搬上海,虽没进国立音乐学院,但去南京中央大学当讲师。住徐悲鸿家时,他又开始演出,1933年写了B大调钢琴三重奏。1934年2月,跟钢琴家哈里·奥尔合作,完成G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1935年他们在香港巡演。2月,他写《你是我的生命》,第一次公演。8月,夫妇俩在香港开独奏会,重逢冼星海,还写了小提琴摇篮曲。他写自传《追寻童年》,在上海报纸上连载。1936年初,为弟弟马思鸿办音乐会,董光光伴奏。然后夫妇去北京演出,认识小说家沈樱,写了B小调第二奏鸣曲。 1937年,马思聪辞南京工作,去中山大学,但抗日战争打起来,他当抗日合唱团团长,在报纸上露面,录唱片。他写了《自由的呼唤》、《前进》、《游击队颂》、《保卫华南》和《死中求永生》这些歌,还有《内蒙古组曲》,里头第二乐章《思乡曲》传得广。1938年12月,为东江流动合唱团作曲国歌。1939年1月29日,父亲在上海被刺杀,两天后长女马碧雪在香港出生。夏天,全家搬澄江,他在那教书,完成第一钢琴奏鸣曲。在重庆认识音乐学家李凌,1940年6月指挥中西爱乐乐团,遇诗人徐迟,为电影《西藏探险》配乐。 1941年夏天去香港,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回海丰,1942年2月到家。1942年,《内蒙古组曲》用在电影《边区纪实》。4月,全家去桂林,他开音乐会,认识小说家端木蕻良,继续中山大学教课,在期刊发作品。1943年春,次女马瑞雪出生。1944年,为躲日军,全家从梧州转柳州、桂林、贵阳,年尾回重庆。他写了《牧歌》和《丰收舞》。1945年,在重庆演出,写《民主之光》、《马刀舞》和《舒怡》。 1946年,日本投降后,马思聪在贵阳当美术中心主任,和端木蕻良合作《民主大合唱》。他回上海,当音乐社总经理。7月去台湾,8月儿子马如龙出生。11月回上海,认识周恩来、乔冠华和龚澎。11月去广州,当广东美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7年5月,当香港音乐学院院长,开独奏会,为《星岛日报》编《音乐周刊》,和诗人金帆合作《祖国大合唱》,1948年初全家去香港避国民党追捕。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给美国居留权,他没要。在香港写了《春天大合唱》。 1949年3月24日,加入中央政府表演艺术委员会,全家去北京。11月,应周恩来要求访苏联。12月18日,当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那学院11月17日开学,他还当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家搬天津,他写了《十月颂》、《我们勇敢上战场》和《鸭绿江大合唱》。1951年5月到6月,参加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1954年9月,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回北京。1957年,做1949年后第一次大规模巡演,评价高。1958年3月,当首届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评委。1966年2月,写了最后一部中国作品《焦裕禄挽歌》。

0 阅读:2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