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报道,河南舞钢,一52岁男子借给某房地产开发商1100万,对方用37套房子做抵押,一共4000平。11年后,开发商还没还钱,男子准备卖房变现,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名下37套房只剩下3套了,34套房被发商伪造公证书变卖了,假公证书竟数次通过相关部门的三级审核。相关部门:没能力核实真假。男子顿时傻了眼! 这事儿说出来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11年前苏德民借钱时,承诺半年内就归还,可没想到一拖就是11年。 张亚太手里握着房产抵押的相关手续,一直以为这些房子是自己的定心丸,直到打算变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早就被开发商摆了一道。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开发商苏德民的造假手段其实相当低劣,稍微留心一看就能发现问题,可就是这样的假材料,却顺利通过了舞钢市房管局的受理、审核、复核三道关卡。 为了把房产转移出去,苏德民提交了一张他和张亚太的“合影”,声称张亚太亲自到了现场办理撤销网签手续。 可这张照片一眼就能看出是PS合成的,两人脸上的光照方向完全相反,一张脸亮一张脸黑,明眼人都能发现不对劲,实际上这张照片是从张亚太2022年的一张单人照上抠下来拼接的。 除了照片,那份关键的公证书更是漏洞百出,落款时间是2023年10月,内容却是追认2022年6月的“现场签字”行为,简直像是搞时间穿越。 更离谱的是,公证书里的委托书有效期明明只到2023年9月,过期的文件居然也能用来办业务。 还有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硬伤,假公证书上的文号“(2022)豫平舞证内民字第325号”是个套牌货。 这个文号早在2022年6月就已经使用过了,在公证处的真实系统里,对应的是完全不同的人和事。 同一个文号横跨两年出现在两份不同的文件上,如此明显的问题,审核人员居然没有任何察觉,就这么一路绿灯通过了。 当张亚太拿着这些明显有问题的材料去质问房管局时,得到的回答只有“形式审查”四个字。 工作人员理直气壮地表示,他们只负责检查资料齐不齐,没有能力鉴定签名真伪,还说这是“无法核实”的死角。 可讽刺的是,舞钢市公证处就在房管局马路对面,仅仅隔着一条街道,按理说核实起来再方便不过。 在郑州等很多地方,窗口办事人员给公证处打个电话核实是常规操作,可在这里,这一路之隔却成了天堑,房管局既没打电话也没发函,仅凭“材料齐全”就给这次不存在的撤销网签盖了章,制度设计的“三级审核”完全成了走过场的摆设。 而操盘这一切的开发商苏德民,两年内就有四次失信记录,他给自己找的借口居然是“善意保交楼”,声称把张亚太名下的房子撤销是为了抵给施工方工程款,美其名曰“保障各方利益”,实则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意操作。 更过分的是,2023年10月,苏德民还陪着张亚太去楼盘看房,看到房子里有人入住,他淡定地说是“暂住”。 可实际上,当时房管局系统里的数据已经悄悄变更,34套房子早就被转移,其中26套甚至已经给不知情的买家办好了新的不动产权证。 现在的局面彻底变成了“双输”的修罗场,张亚太1100万借出去,最后钱房两空;而那些已经装修入住、拿着新房本的购房者,也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开发商用一套房赚了两笔钱,把所有矛盾都甩给了受害者,自己却逍遥法外。其实这事儿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相关部门的态度问题。 河南房协早就有指导意见,要求对买卖资料做实质核查,正规公证也必须注明备案合同号,可这些规范在这起案件中全成了摆设。 当公权力的“形式审查”变成了免责金牌,一张漏洞百出的PS照片、一份错误连篇的假公证书,就能轻易击穿千万资产的防火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