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工这出戏真是越唱越邪乎。前线炮弹消耗速度比外卖小哥电瓶车耗电还快,后方工厂却穷得连机器润滑油都买不起。订单堆成山,利润薄如纸——这哪是造导弹,简直是搞慈善。 亏本买卖怎么玩? 军工厂从供应商手里高价收购原材料,造出武器再按国家定价低价卖给军方。钢材价格翻着跟头涨,出厂价却被死死按在五年前水平。有厂长私下吐槽:“每交一批货,相当于白送政府两辆奔驰。”更魔幻的是,部分工厂开始拆旧坦克的零件拼装新战车,活像手机维修店里的零件拼装术。 钱到底卡在哪? 西方制裁像绞索越收越紧。精密车床坏了没备件,德国工程师全跑光,老师傅们只能靠锉刀手工打磨炮管。现金流?不存在的!军方结款周期拖到半年以上,供应商却要求现金结算。有家企业被逼得用炮弹壳抵债,直接上演现代版“易货贸易”。 危机背后是系统崩坏 表面上缺钱,根子是苏联老本吃到头了。三十年没升级的生产线还在用DOS系统排工期,年轻工程师宁愿送外卖也不进车间。更讽刺的是,某些“高精度零部件”居然要靠退休工人带着老花镜手工装配——这哪是战争机器,分明是手工业博物馆。 普京的两难选择题 要么放开价格让军费爆炸式增长,要么看着军工体系慢性死亡。眼下工厂全靠“手动控制”硬撑,今天挪用员工养老金买耗材,明天抵押厂房发工资。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能扛住乌克兰无人机昼夜不停的轰炸吗? 仗打到第四年,俄罗斯终于发现最可怕的敌人不在战壕里,而在生锈的车床和空荡荡的账户上。当军队等着新装备发起进攻,工厂却连电费都交不起——这场面,比任何战场失利都更具毁灭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罗斯能源产业 军工生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