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会谈日方坚持强硬立场,涉台挑衅背后暗藏三重图谋中日会谈结束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通过NHK明确表态,不会改变政府此前立场,并重申台海和平稳定对日本安全至关重要。此次会谈的核心,是中方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恶劣言论讨要说法——11月7日,高市在国会打破战后惯例,将“台湾有事”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绑定,暗示自卫队可能武力介入,这是日本在任首相首次明确表态军事干涉台海,直接触碰中日关系红线。中方随即采取反制措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驻日大使吴江浩先后召见日方官员,文旅部、教育部发布赴日旅游留学警示。数据显示,2025年1-9月中国赴日游客达748万人,消费占比四分之一,野村研究所测算,游客减少将导致日本GDP少增0.36%,损失超2万亿日元。在此压力下,日方紧急来华磋商,却仍坚持强硬立场。日方顽固态度源于三重核心诉求:一是借台海议题为扩军找借口,高市内阁将防卫费提升至GDP的2%作为目标,2025年预算达9.9万亿日元,炒作“台海危机”正是为大规模军费增长制造理由,其逻辑与二战前日本渲染“满蒙危机”如出一辙;二是依附美日同盟,2025年修订的《防卫合作指针》将台海纳入共同应对范畴,美方出售F-35B战斗机助力日本准航母形成战力,让日方有恃无恐;三是内部政治博弈需要,高市内阁支持率低迷,需通过强硬表态稳固右翼票仓。值得注意的是,日方立场已违背《中日联合声明》《开罗宣言》等国际文件,其援引的“存亡危机事态”条款本身定义模糊,缺乏法律支撑。目前中方反制仍留有余地,尚未触及汽车、半导体等核心经贸领域,而日本国内反对声音高涨,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石破茂等纷纷批评,民众也发起抗议游行。2025年是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挑衅战后国际秩序的行径危险且短视。若持续突破一个中国原则红线,中方必将升级反制,届时日方将面临更大损失。当前中国综合实力已非昔日可比,日本妄图通过炒作外部威胁实现扩军,终将自食恶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