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接拉满,美国和日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   11月16日,中国公开展示的

青衫栀幽音 2025-11-19 15:04:11

中国直接拉满,美国和日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   11 月 16 日,中国公开展示的 HQ-20 防空系统实弹发射画面,让美国和日本最担心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 这款填补中国防空体系空白的新装备,不仅已经形成实战能力,更直接戳中了两国空中作战的软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近日公开展示了HQ-20防空系统的完整实弹发射画面,这一举动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关注,也令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中国防空力量的新进展,HQ-20的实战化部署,标志着中国防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展现了中国在高端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HQ-20的亮相,不仅仅是军事技术的一次突破,更在区域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   HQ-20的公开试射全程被清晰记录,从发射平台启动到导弹脱筒升空,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这套系统的成熟度,这种级别的透明度,以往在防空导弹领域极为罕见,HQ-20的部署和展示,不只是技术层面的自信表达,更是一种明确信号,意味着中国防空作战能力已达到了高度协同和即时反应的水平。   中国的防空体系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纵深分明、多层覆盖的作战网络,在远程防御领域,HQ-9、HQ-22等装备长期担当主力,能够对超远距离的来袭目标实施拦截,中近程区域则由HQ-16、HQ-17等体系负责,专门防范低空突防和近距离威胁,此前,外界普遍认为距离约70至200公里的中间区域存在火力空白,这也成为美日等国设计空中突防战术时的重点考量,HQ-20的正式列装,恰好弥补了这一环节,实现防空火力从远程到近程的无缝连接,无论是高速弹道导弹、掠海巡航导弹,还是隐形战机,都能够被HQ-20的探测系统和拦截导弹精准锁定。   HQ-20的技术优势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其导弹采用了小型化、无弹翼设计,搭载新一代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弹长仅为5.2米,但射程可达150公里以上,双脉冲发动机的动力调控能力极强,使导弹在飞行末端依然能保持高速度,提升了对高速目标的拦截概率,其次,HQ-20采用了垂直冷发射技术,发射车一次可搭载八枚导弹,大大提高了火力密度和持续作战能力,垂直发射让防空单元可以在第一时间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威胁,无需转动车体,反应速度远超传统倾斜发射方式。   在制导和抗干扰能力方面,HQ-20表现尤为突出,复合制导系统集成了惯性导航、中段指令修正、主动雷达末制导和红外末制导等多种模式,既能有效抗击电子干扰,又能精准追踪高机动目标,红外末制导尤其适合应对隐身战机等低可探测性目标,即便对手采用复杂电磁欺骗手段,也难以摆脱HQ-20的锁定,此外,配套的JY-27V、YLC-8E等远程反隐身雷达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目标探测能力,能够在数百公里外发现隐身飞行器,为整个防空网提供数据支撑。   与国际同类装备相比,HQ-20在多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俄罗斯S-400虽然射程较远,但单车载弹量有限,部署灵活性不足,美国的爱国者3系统主攻近程反导,射程覆盖有限,且在同时应对隐身目标和高超音速导弹方面存在短板,HQ-20以高度集成的设计,实现了一车多弹、快速反应和高效火力密度,极大提升了实际作战中的持续拦截能力,此外,HQ-20的弹体设计适配性极强,有望实现海军舰艇通用垂直发射,实现一舱多弹部署,进一步扩展了防空屏障的范围和深度。   HQ-20的部署对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美日近年来不断加强亚太空中军事存在,频繁举行联合军演,试图通过“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和多方向饱和突防等手段,突破区域防空体系,HQ-20的出现,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关键防御区的空中拦截能力,迫使潜在威胁方重新评估其空中打击方案,以往依赖隐形战机快速突防、巡航导弹饱和攻击等策略,如今面对HQ-20的密集火力和多层次拦截,成功率大幅下降,中国防空体系的“天幕效应”已初步形成,极大压缩了外军在中国沿海和岛链空域的活动空间。   中国防空体系的进步并非一朝一夕,几十年来,从高炮、简易雷达到现代化多层级导弹系统,相关技术持续迭代升级,近年来,中国在雷达、弹道控制、复合制导、系统集成等领域实现了巨大突破,HQ-20的列装,正是这种体系化创新的最新成果,全网协同、陆海空天一体的信息共享,让防空网络具备了更高的整体韧性和反应速度,无论是应对单一目标还是大规模饱和打击,HQ-20都能在体系作战中发挥关键作用。   信息来源:红旗20等对空抗击装备亮相.--新华社

0 阅读:92

猜你喜欢

青衫栀幽音

青衫栀幽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