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给谁都不准卖给中国!”蒙古把最大的铜矿卖给澳大利亚,还在合同里加了个不准转卖给中国的条款,明明中国离得近,运输成本低又是最大买家,蒙古却为了讨好西方宁愿舍近求远,这种操作等于自己断了自己的财路。 在戈壁深处,一座价值无法估量的铜矿,正因蒙古的禁令而陷入停摆。明明中国近在咫尺,是全球最大铜买家,这禁令背后藏着什么地缘算计?它会让蒙古经济付出多大代价? 蒙古矿产资源丰富,铜储量全球排名前列,总量超过5000万吨。这得益于其独特地质条件,戈壁地下蕴藏大量金属矿床。早在本世纪初,勘探工作就已展开,确认了奥尤陶勒盖矿区的巨大潜力。这个矿区铜储量超3000万吨,伴生金银资源也相当可观,占蒙古全国铜资源的绝大部分。 矿区开发从2010年开始推进,蒙古政府与外资合作,引入澳大利亚力拓集团。蒙古持有34%股份,力拓通过控股子公司掌握多数权益。多年来,这个矿区为蒙古带来外汇,但基础设施落后和政策变动影响了进度。力拓投入资金修建道路和供水系统,2013年首批铜精矿产出,通过陆路运往邻国市场。 中国是全球铜消费大国,需求量占近半份额。与蒙古接壤,陆路运输便利,早有合作基础。奥尤陶勒盖部分产品曾销往中国,边境通道节省费用。2020年疫情期间,出口中断一度导致矿区宣布特殊情况,凸显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从经济角度,中国是蒙古铜矿的理想伙伴。 蒙古却选择加强与力拓的合作,并在2024年出台禁令,禁止将奥尤陶勒盖铜资源出口到中国。这源于地缘考虑,蒙古试图通过亲近西方获取投资和技术。力拓与蒙古关系稳固,提供资金援助,但这一禁令增加物流难度。原本陆路直达中国,成本低廉,现在转向其他市场需依赖海运,费用高企。 蒙古基础设施有限,铁路港口容量不足,进一步放大问题。中国产业链完整,能高效处理原料,推动升级。若合作深化,蒙古可获更高收益。但禁令切断这一路径,力拓虽继续投资,市场转向遥远地区,效率低下。过去中蒙已有往来,2020年中断后恢复,但2024禁令实施,矿区产出难以变现。 这一决定让蒙古承受负担,物流费用上升,错失与中国互利机会。中国作为邻国,支持共赢项目,蒙古需长远考量,避免地缘干扰经济合作。当前铜需求因新能源增长,中国市场稳定,蒙古若排除此选项,恐在资源利用上吃亏。 蒙古这种做法,可能在地缘中更被动。作为内陆国,蒙古靠平衡中俄关系保持独立,限制中国等于向西方倾斜,未来空间缩小。若西方承诺未兑现,蒙古两头落空。全球铜市场火热,到2050年需求将大幅增加,中国是关键消费国,蒙古本可从中获益。 而深化中蒙矿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才是正道。中国口吻下,我们强调互惠,蒙古选择舍近求远,等于自断财路。 MCN双量进阶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