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大家一句! 在野外不要自己作死,江西南昌一女子和朋友爬山,中途忽然突发奇想,想给朋友们展示一下自己的运动能力。 在没有做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从一块巨石跳下,但她没有注意到落脚点,脚底下一滑,整个人直接后仰摔进石缝里。同行的哥们儿当场傻眼,赶紧喊人帮忙叫消防队。 这事发生在南昌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经典徒步线路上,那块巨石是沿途有名的“观景台”,离地足有3米高,底下全是碎石和深不见底的石缝。女子姓王,今年26岁,平时爱健身,朋友圈全是撸铁、攀岩的动态,总说自己“平衡感超强,这点高度不算事”。同行朋友劝过她“没防护太危险”,可她拍着胸脯说“放心,我心里有数”,转身就爬上了巨石。 她站在巨石边缘摆了个pose,还回头跟朋友笑了笑,下一秒就纵身跳了下去。谁也没想到,落脚点的碎石被雨水泡得湿滑,她脚尖刚沾地就失去平衡,身体往后一仰,“啊”的一声尖叫,整个人就掉进了半米宽的石缝里。同行的朋友冲过去一看,石缝深不见底,只能隐约听到王女士的呻吟声,吓得赶紧掏出手机打119,手都抖得按错了号码。 梅岭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后,10分钟就赶到了现场。石缝两侧全是光滑的岩壁,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救援队员用绳索固定身体,慢慢往下探。往下爬了5米才看到王女士,她蜷缩在石缝底部,右腿明显变形,额头还在流血,意识已经有些模糊,嘴里反复念叨“腿好痛,动不了”。救援队员先给她做了简单的止血和固定,又用破拆工具拓宽石缝入口,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慢慢抬上来,直接送上了救护车。 医生检查后说,王女士右腿粉碎性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还伴有轻微脑震荡,至少需要卧床休养半年,后续康复治疗费用得十几万。躺在病床上的她悔不当初,跟家人说“早知道听朋友的,就不会遭这份罪了”。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好好的爬山之旅,变成了漫长的痛苦康复。 其实这种野外“作死”的案例,每年都有一大堆。应急管理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野外探险、徒步类安全事故达1200多起,其中80%都是因为违规操作、缺乏防护导致的。就在上个月,庐山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一名男子为了拍网红照片,翻越护栏站在悬崖边,结果脚下打滑差点坠崖,幸好被路过的游客及时拉住。 这些事故背后,都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很多人觉得“别人都这么玩没事”“我身手好不会出事”,却忘了野外环境瞬息万变,一块湿滑的石头、一阵突然的大风,都可能酿成悲剧。梅岭森林公园的警示牌随处可见,明确写着“禁止攀爬未开发区域”“远离无防护悬崖峭壁”,可总有人视而不见,把安全提示当耳旁风。 更让人揪心的是,野外救援不仅难度大,还可能给救援人员带来风险。南昌消防的救援队员说,每次处理这种野外事故,都得全副武装,有时候要在悬崖峭壁上作业,有时候要钻进狭窄的石缝,稍有不慎就可能受伤。去年就有救援队员在营救被困驴友时,因岩壁松动滑倒,导致小腿骨折。 景区工作人员也很无奈,他们每天都会巡逻劝导,可还是有人偷偷翻越护栏、攀爬危险区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宣传,但最终还是要靠游客自己重视安全。” 梅岭森林公园管理处的负责人说,接下来会在危险路段加装更多防护网和监控,对违规游客进行罚款处理。 野外探险的意义,是感受自然的美好,而不是挑战危险的底线。一时的逞强、片刻的炫耀,可能要付出终身残疾的代价,不仅自己遭罪,还会给家人和救援人员带来负担。安全从来都不是小事,不管是爬山、徒步还是露营,都要遵守规则、做好防护,不要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说没就没的安全”。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野外没有侥幸,每一次掉以轻心,都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悲剧。希望王女士的经历能给大家提个醒,不管在什么地方,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