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日本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

迎丝的趣事 2025-11-19 11:20:09

果不其然,日本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的象征,但日本的“底气”,其实远不止易守难攻那么简单。 这话确实没说错,元朝忽必烈1274年的文永之役、1281年的弘安之役,两次带着大军跨海打过去,最终都没能在本岛站稳脚跟,这也让日本一直对自己的地理环境颇为自负,觉得茫茫大海就是天然的护城河,易守难攻的优势足够撑起安全感。 但这份底气说到底更像一层脆弱的窗户纸,看似结实,实则藏着一堆经不起推敲的隐患,所谓的安全从来都不是绝对的。 日本的地理优势从另一面看就是致命短板,作为一个岛国,它几乎是个“资源裸奔”的状态,90%以上的能源、60%以上的粮食都得靠进口过日子,2025年6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政府储备米仅剩15万吨,不得不紧急提前启动进口招标来应对突发状况,连最基本的主食供应都如此依赖外部,更别说工业运转离不开的石油、天然气了。 而这些物资要运进本土,几乎都得走海上航线,其中台湾海峡更是日本的“生命线”,80%的商船、70%的原油进口都要从这里经过,一旦这条航线被封锁,或者周边局势紧张导致航运中断,日本国内用不了几周就会出现能源短缺,加油站断供、工厂停工、超市货架空荡的场景可能会全面爆发。 更有意思的是,2025年10月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当面拒绝了美国要求其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的提议,理由是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占日本进口总量的近9%,替代成本太高还会导致电价上涨,这也能看出日本在能源问题上的被动,想硬气都没资本,所谓的自主选择其实全受资源依赖的牵制。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登陆才算占领”的年代了,远程精确打击技术的发展,已经把日本引以为傲的“海洋屏障”削弱得面目全非。 现在主流的远程巡航导弹射程随便就能达到上千公里,美国卖给日本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就有1600公里,而反过来,其他国家的精准打击武器也能轻松覆盖日本全境,根本不用派军队登岛,就能精准打击东京、大阪这些聚集了全国半数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大都市圈。 日本80%的国土是山地,核心基础设施和人口全挤在30%的沿海平原,这种高度集中的布局在和平时期是经济优势,到了冲突时期就是活靶子,只要关键的能源基地、交通枢纽被击中,整个国家的运转就会瞬间陷入瘫痪,所谓的易守难攻在现代技术面前,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 美日同盟被日本当成安全支柱,但这根支柱从来都不是稳如泰山的。 美国对日本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是“利用大于信任”,冷战时期为了应对苏联,美国把日本从“遏制对象”改成“军事棋子”,2024年更是把《日美安保条约》进行了6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升级,看似让日本获得了更大的军事权限,实则是把它绑得更紧,当成推行“印太战略”的马前卒。 美国给日本卖先进武器、帮着改造航母,本质上是让日本替自己分担地区安全压力,一旦未来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或者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诉求发生变化,对日本的安全承诺能不能兑现都是未知数。 历史上美国从来都是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当年为了达成战略目的能随意调整对日政策,现在自然也可能为了更大的利益牺牲日本的诉求,日本把国家安全寄托在这样一个“利益至上”的同盟上,无异于把命运交给别人掌控,随时可能被抛弃。 驻日美军基地本身就是日本国内的一颗定时炸弹,2025年1月冲绳民众冒雨在日本防卫省前集会,反对美军边野古基地的建造工程,超过70%的冲绳民众明确反对美军基地,他们吐槽所谓的“基地搬迁”其实是新建,不仅严重破坏海洋环境,还让冲绳不断军事化,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更让民众不满的是,日本政府2025财年的防卫预算首次超过8万亿日元,其中光是驻日美军基地搬迁相关支出就有2257亿日元,这些钱都来自民众的税收,却被用来建造让大家不安的军事设施,这种民意矛盾越来越突出。 驻日美军的存在不仅没让日本更安全,反而让它成为潜在的冲突目标,一旦地区发生摩擦,这些遍布日本的美军基地必然会成为首要打击对象,日本等于是把炸弹放在了自己家里,所谓的安全保障反而变成了安全隐患。 日本总想着靠地理优势、同盟关系和先进技术构建安全壁垒,却忘了这些东西都存在不可控的变量。 资源依赖让它在国际博弈中处处受制,现代军事技术让海洋屏障失去意义,美日同盟的不确定性让安全承诺随时可能失效,国内的民意矛盾又让内部稳定面临挑战。 历史上没被占领的经历确实值得一提,但那是过去的战争模式和历史环境造就的,现在的国际格局和军事技术早已天翻地覆,再抱着老黄历当底气,显然是找错了方向。 把所有安全希望都寄托在外部因素上,而不解决自身的结构性短板,这样的底气终究是空中楼阁,未来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所谓的安全神话很可能瞬间崩塌。

0 阅读:49
迎丝的趣事

迎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