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不忘记让他们尽量多吃点,休息好。有一次

阿皮历史库 2025-11-19 10:50:51

三年困难时期,周总理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不忘记让他们尽量多吃点,休息好。有一次,周总理对保卫人员说:“你们粮票不够,我可以支援你们,我一个月三十斤定量,除了宴会,我只领二十斤,你们年轻能吃,我可以支援你们。”     三年困难时期,粮票是家家户户过日子的硬通货,城市里每个人的粮食定量都卡得死死的,连一顿饱饭都成了奢侈的期盼。     周总理要日夜操劳全国的粮食调度,要为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绞尽脑汁,可他心里却始终惦记着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日子里,他自己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却总想着让身边人多吃点、休息好。     当时全国粮食供应紧张到了极点,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粮食库存一度只能维持几天,农村里不少人靠着玉米轴、榆树皮磨成的代食品充饥。     为了应对困境,中央规定除了重体力劳动者,城市人口都要减少粮食定量,饮食行业、糕点等都得凭粮票供应。     作为总理,周总理的粮食定量是每月三十斤,这在当时已经算是较高标准,但他却主动给自己“减配”,除了必要的外事宴会,平时只按二十斤领取。     他心里清楚,身边的保卫人员、司机、秘书们大多年轻,不仅要跟着他四处奔波,还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体力消耗远超过常人,粮食定量往往不够吃。     周总理对工作人员的饮食关心,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他自己的日常饮食简单到极致,顿顿都是一荤一素一个汤,剩下的饭菜绝不会浪费,下一顿接着吃,还坚持每周吃两三次粗粮,说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     遇到开会到深夜,他和粮食部的同志一起吃饭,主食也只是窝窝头、馒头,菜就是白菜熬豆腐,偶尔加点粉条。     但他却总想着给身边人补充营养,得知保卫人员粮票不够,就主动提出支援,把自己省下来的粮票分给他们。     不止是保卫人员,他对所有身边人都一样上心,司机杨金明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他每月都会从自己工资里拿出五十元补贴;看到飞行员侄儿来家里,会把全家的肉票集中起来,为侄儿改善伙食。     除了让大家吃好,周总理也格外注重让工作人员休息好。     他自己是中南海里最忙的人,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是常态,有时甚至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累得流鼻血,擦点清凉油就继续投入工作,深夜还抱着文件在床头批阅,连卫生间都成了临时办公的地方。     可他深知,身边人跟着他这样连轴转身体会吃不消,于是特意让秘书们制定轮流值班制度,不值班的人可以把工作留到第二天,不用都守在办公室熬夜。     看到中央开会时,司机和警卫人员在外面无所事事,他没有批评,而是组织大家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既充实了生活,也让大家在忙碌之余有了合理的调剂,避免了无谓的消耗。     周总理的这份关怀,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以身作则的带动。     他去河北伯延公社调研,社队领导特意为他准备了面条、馒头,他却坚持要吃社员们的玉米糊糊和代食品,吃完还让人送去一两粮票和五分钱。     他严格要求自己,连家里的房子维修都坚决反对,亲属想靠他的关系谋方便,也被他严厉拒绝,定下的十条家规条条都是“紧箍咒”。     可就是这样一位对自己、对亲属严苛到极致的总理,却把最柔软的牵挂给了身边的工作人员。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