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教授郭为被抓,今早实锤了。公安机关介入,这已非学术不端、学术丑闻,涉嫌诈骗犯罪。冒充英文同名教授不是孤例,15年前北京化工大学卢浚一案,一模一样。下一步关注点是科大人事,注意看新上任一个组织部部长,以及郭老师在科大的同案犯动向。 注意看这个词条,报案事由是学术不端,但抓人案由绝非学术丑闻。金属材料的顶刊Acta Materialia上共发表了16篇有Guo Wei署名的论文,其中13篇来自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有一篇来自德国的Guo Wei。李鬼和李逵也不易分辨清楚。 //:造假详情 学历与履历造假:郭伟(部分报道称“郭某”)真实学历仅为高中毕业,但伪造“1994年陕西省高考状元”、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德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等身份,冒用同名学者“郭为”的学术成果(170余篇SCI论文及68项国际专利)。 经费问题:2023年通过猎头公司以“高层次人才”入职江苏科技大学,获聘首席科学家、二级教授、博导,骗取年薪140万元、安家费300万元及科研经费超500万元,涉嫌通过虚假项目套取经费近千万元。若属实,可能构成贪污罪。五道口的颜学姐:好多人编了很多段子。郭敬明抄袭,不是抄袭,是词语误用;郑爽代孕不是代孕,是子宫误用。历史上的指鹿为马,其实也不算啥,只是图片误用。北京化工的陆骏教授很倒霉。陆俊、卢军在英文里都是叫Jun Lu,所以他天才地把好几个Jun Lu的文章归到自己头上,成功被评为”青千“。最后被人发现,被北京化工大学开除。其实陆骏完全可以说是误用,名字太容易搞错了。2012年大众网:厦门大学近日公布调查结果,称傅瑾应聘厦大,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决定解除工作合同,辞退傅瑾,并要求傅瑾本人通过公开渠道,向厦大师生员工、校友和关心厦大的社会各界人士做出“深刻道歉”。(7月29日厦门新闻网)在诚信稀缺的今天,学历造假者必定要承担相应的代价。5月份,时任雅虎CEO的汤普森被爆计算机文凭造假,开始的时候,汤普森不予理会,并强调“员工应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以转移话题,但公众并不买账,他们用脚投票,股价十天连续下跌,最终他不得不发表公开信,向员工致歉,主动辞职。这次,“倒霉”的是厦门大学的女教授傅瑾。不仅如此,就在昨天,北京化工大学发表公告,称该校教授陆骏盗用他人学术文章并伪造履历,决定予以开除。其实,傅瑾及陆骏的学历造假事件,还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社会竞争的敲门砖,究竟是能力,还是背景。如果没有这一假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厦门大学是否会聘傅瑾为讲座教授呢?是否会聘她为全职教授,并为她申请“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呢?根据记录以及厦大医学院院系同事、学生的反映来看,虽然傅瑾的学历造假,但工作是认真负责的,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果,发表了6篇论文。如果我们招聘不问出身,只看能力,或许傅瑾的学历造假事件就不会发生了。如今重背景轻能力,重形式轻细节,重功利轻信仰的价值观,根子不除,后来者不止,今有傅瑾、陆骏,后面一定还有张三、李四、王五、……调侃归调侃,很多人问我,国家有没有对学术造假、学术不端定义?我查了下,还真有。在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发布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这是国家对学术不端的国家标准。在这个标准里面,涉及作者的学术不端主要有以下几类: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违背科研伦理等等。这里对于伪造和篡改,标准里面有详细说明。伪造一共有6项,其中前三条是:编造不以实际调查或者实验取得的数据、图片伪造不能通过重复实验而再次取得的样品等编造不符合实际或者不能重复验证的实验方法、结论等。篡改有5条,其中包括:删减、挑选原始数据和记录拼接不同图片对图片某一部分进行删减或者增添一些虚构部分加强、模糊或者移动图片的某些部分//:科大教授郭伟,被抓…..欺骗高校不像话!//:聪明绝顶啊//:这个发型一看很渊博啊//:这个人不是硕导就是博导。他的学生怎么办呢?//:还本硕就读于西交大,这就是“西望长安”新编啊//:在镇江,前身是华东船舶学院//:这个什么江苏科技大学,不在南京!//:他没抄,是盗取“郭为”的论文,英文名都是Wei Guo//:虽然是骗子,但也不是一般人,至少还是有一定的学术功底,这种顶级学术论文,普通人读都读不懂,你能抄来应用,说明他至少是能看懂//://:真有这事啊?之前看了 还以为是假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