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俄罗斯和印度共同宣布 2025年11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双方宣布将继续深化在能源、金融、军事技术和物流等关键领域的经贸合作,并承诺在构建多极化国际秩序和确保全球安全方面加强协调。(北青网) 不少人觉得俄印是"利益抱团",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合作早已刻进骨子里。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时,美国派航母舰队威慑印度,苏联直接派核潜艇对峙,帮印度解了围。随后双方签的《友好合作条约》,让印度在冷战中站稳了脚跟,这种过命的交情,不是短期利益能比的。 军事技术合作历来是俄印关系的"压舱石",这次会谈更是放出了硬招。双方明确要推进"布拉莫斯"导弹的升级项目,这款由俄印联合研制的超音速导弹,此前印度卖给菲律宾时就引发热议,如今要升级的增程版射程将突破800公里,覆盖范围直逼南亚全域。 更关键的是,俄方承诺转让导弹发动机的核心技术,这可是印度求了十几年的东西。 有人会问,俄罗斯为何突然如此大方?看一组数据便可知晓:2024年俄对印军售额同比下降12%,而印度从美国采购的无人机、火炮等装备却增长了35%。 俄方这一举措是“以技术换忠诚”,毕竟印度军队中的装备部分为俄制,小到步枪子弹,大到航母潜艇,脱离俄制备件便无法正常运转,苏杰生早年曾表示“没有俄罗斯的备件,我们的飞机飞不起来”。 能源合作的突破更具颠覆性,会谈后双方宣布,2026年俄罗斯对印石油出口将占印度进口总量的45%,比2024年提升18个百分点。 更狠的是,双方要扩大本币结算规模,计划把石油贸易中的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占比扩大。 这直接戳中了美国的痛处——特朗普政府一直在施压印度,要求其减少俄能源进口并使用美元结算,现在看来这招彻底失效了。 有人可能认为本币结算意义有限,回顾历史便可知晓。上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石油美元绑定全球经济,奠定了数十年的霸权基础。 当前俄印带头推进“去美元化”,加之金砖国家结算体系的加持,相当于在美元霸权体系中打开了缺口。2024年中印贸易本币结算占比已突破50%,叠加俄印的跟进,美元在亚洲的根基将受到实质性动摇。 物流领域的合作更藏着大野心,双方要打通从俄罗斯远东到印度孟买的"北极-印度洋航线",这条航线比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缩短4000公里,运输时间减少12天。 更关键的是,这条航线避开了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今后俄印的能源和军火运输,就不用再看美国脸色了。 不过这对搭档并非没有矛盾,核心问题在于贸易失衡,2024年俄印贸易额仅190亿美元,与300亿美元的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更突出的是,双方除军火和能源领域外,缺乏其他具备竞争力的合作项目,印度学者直言这种合作是“包办婚姻”——政治意愿强烈,但经济基础薄弱。 美国的反应也很值得玩味,特朗普政府没像以前那样直接制裁,反而让国务卿布林肯给苏杰生打电话,邀请印度参加明年的"印太军演"。 这招是"打拉结合",毕竟印度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真把印度逼到俄罗斯那边,美国的布局就全乱了。但现在印度明显不吃这一套,苏杰生接电话时只字没提减少俄合作的事。 再看看周边国家的态度,巴基斯坦已经向中国提出,要加快联合研制的"枭龙"Block3战机量产,显然是担心俄印军事合作升级。 而东盟国家更聪明,越南和印尼都表示要加入俄印的北极-印度洋航线项目,既想分杯羹,又不想得罪任何一方。这种微妙的平衡,正是多极化格局的典型特征。 回到会谈本身,最值得关注的是双方提及的“多极化国际秩序”。这并非空喊口号,而是有切实动作支撑:军事领域联手突破技术封锁,能源领域挑战美元霸权,物流领域构建独立通道。这套组合拳落地后,美国依靠单极霸权掌控全球的时代将彻底终结。 当然,俄印合作也面临诸多变数,印度向来擅长“左右逢源”,不会完全倒向俄罗斯,2024年其从美国采购12架C-17运输机便是明证。 俄罗斯同样对印度有所提防,此次转让的导弹技术虽先进,但较俄军自用版本仍存在差距。本质而言,这是大国间的博弈,不存在永恒的朋友,仅存在永恒的利益。 俄印此次会谈表面是深化合作,实则为联手向单极霸权发起挑战。尽管双方存在矛盾与短板,但在“去美元化”和对抗美国施压方面,利益高度一致。 随着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加持,此类合作将逐步稳固。未来全球格局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对“老搭档”能否真正形成合力。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俄印两国外长举行会谈 讨论双边关系及国际事务 北青网2025-11-18 07: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