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中日一有冲突的时候,在中国的日本人没听说抢着回日本的,起码表面上看,依然该干嘛干嘛,但在日本的中国人都纷纷要回国内,生怕被日本人打了。 这事儿其实一点都不玄乎,看看2012年钓鱼岛事件那波冲突就很清楚了。当时中国几十个城市爆发反日游行,确实出现过少数打砸日系车、冲击日资店铺的过激行为,但这些人很快就被警方依法处置,济南公安在2012年9月16日就明确表态,打砸抢烧是犯罪行为要追究责任。 对于在华日本人来说,这种零星的极端事件并没有影响整体安全,中国政府一直明确保护外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当时在上海、北京等日侨集中的城市,警方还加强了对日本人聚居区的巡逻防控。 反观日本那边,2012年冲突期间,街头出现了大量极端右翼张贴的仇恨华人标语,部分华人经营的店铺被涂鸦、骚扰,甚至有留学生遭到辱骂推搡,这种弥漫在社会层面的敌意,让在日华人很难安心。 双方的居留状态,差异就更明显了。根据2024年上海市出入境管理部门的数据,长期居住在上海的日本人就有5.2万人,他们大多集中在古北、虹桥、金桥三个片区,形成了完整的生活闭环。 这些人里不少是日资企业的高管、技术人员,或者是长期定居的眷属,在上海有稳定的工作和家庭,1500多家日资企业为他们提供了经济支撑。古北片区3公里内有67家日式餐厅,超市里满是日文标识的商品,社区医院有日语翻译,甚至部分商家支持日元结算,就算中文不好也能顺畅生活。 他们在华扎根多年,清楚中国社会的包容性,知道国家层面不会把冲突矛头指向普通民众,自然没必要慌慌张张跑回日本。 但是在日华人的情况完全不同,2024年赴日中国游客有700万人次,但长期居留的华人里,留学生和务工人员占了很大比例。他们在日本大多是临时身份,没有稳定的社会根基,生活圈也比较分散。 遇到中日冲突,日本社会的排外情绪很容易波及到他们,2012年就有华人留学生因为随身携带的中文书籍被路人挑衅,还有在日务工人员的宿舍遭到恶意骚扰。日本的极端右翼势力在冲突期间会变得更加活跃,他们散布的仇恨言论和可能的暴力行为,让华人缺乏基本的安全感。 对比之下,回国就成了最稳妥的选择,毕竟祖国的土地上,有政府和同胞的双重保障,不用担心莫名遭到针对。 还有个很实际的点,在华日本人的居留成本很高,放弃现有的工作和生活圈回国,损失太大。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把中国当成了第二故乡,孩子在日本人学校就读,家人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就算有冲突,只要不涉及人身安全,没必要轻易改变现状。 而在日华人大多是为了求学或赚钱,没有长期扎根的打算,遇到安全风险时,放弃在日的临时事务回国,成本相对较低。 2012年的一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日本总务省统计显示,当年9月在日华人出境人数环比增加37%,其中大部分是回国暂避;而中国公安部的数据显示,同期在华日本人出境人数仅增加5%,且多是正常的商务出行。 这背后就是安全感的差异,中国始终坚守法治底线,就算有民间情绪波动,也不会允许针对普通外国公民的暴力行为;而日本社会的排外倾向,在冲突时期往往缺乏有效的约束,让华人不得不防。 说白了,在华日本人不慌,是因为他们摸准了中国的脉搏,知道这里的安全和包容有底线;在日华人想回国,是因为经历过或听说过日本的排外风险,清楚在异国他乡遇到冲突时,最可靠的还是祖国的庇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