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彻底火遍全球!不光美国,全世界都炸开了锅——东方大国在2025年1

史记越玉门 2025-11-18 16:18:15

这事彻底火遍全球!不光美国,全世界都炸开了锅 —— 东方大国在 2025 年 11 月 5 日正式官宣,从 11 月 10 日起,临时停征美国相关农产品 24% 的附加关税,不过原本 10% 的基础税率会继续保留。 这次调整涵盖了大豆、小麦、鸡肉这些美国重点出口的农产品,全是咱们日常餐桌离不开的食材。乍一看像是中方退了一步,其实说白了,就是把之前多收的那部分税费先暂时放一放而已。 之前咱们对这些产品,除了要收 10% 的基础关税,还额外加征了 24% 的关税,现在只是把这部分额外的 24% 临时不再征收,而且特意说清了是 “临时”,期限定了一年。 更重要的是,进口农产品的质量把关一点没松,农残、重金属这些该查的照样从严查,不会因为关税调整就降低标准,同时也不会涉及那些不是生活必需的品类,调整的主动权一直攥在咱们自己手里。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调整,其实是兼顾了内外两方面的实际情况。先看全球的大形势,现在全世界的粮食供应都不算稳当,部分地区的冲突让黑海沿岸的粮食出口一直不顺畅,巴西那边又遭遇持续干旱,大豆收成比预期少了不少,这就导致国际粮价一直居高不下。 再回头看国内,大豆是咱们的刚需,咱们国内的大豆产量远远跟不上需求,大部分还得靠进口,不管是养猪用的饲料,还是日常吃的豆油,都离不开大豆。 小麦更是家家户户的主食,鸡肉也是咱们能常买到的平价蛋白质来源,这些东西的价格稳不稳定,直接关系到大家买菜做饭的成本,没人愿意看着米面油肉的价格一个劲往上蹿。 对咱们来说,这么调整其实很实在。暂停那部分额外关税,能让进口企业的成本降下来,最终反映到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价格就能更平稳,不用再担心因为进口成本太高导致物价跟着波动。 而且这也是在拓宽进口渠道,过日子都知道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除了巴西、俄乌这些主要供应方,把美国纳入备选,能有效分散风险,万一某个地区出了供应问题,也不会影响国内的正常需求。同时这也是在释放合作的信号,在复杂的国际环境里,能为接下来的发展营造更稳定的外部氛围。 政策一公布,全球市场马上就有了反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价格当天就往上走了 2.3%,但整体来看,全球粮价不再像之前那样忽高忽低,波动平稳了不少。这对全球粮食供应链来说是个好消息,相当于给紧张的供应情况注入了稳定剂,能缓解不少地区的粮食缺口。 世界贸易组织和欧盟都出来表态支持,觉得中美之间的贸易缓和,能给全球贸易起到一个好的示范作用。对咱们来说,这更是强化了 “主力供应商 + 备选渠道” 的进口思路,以后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咱们的议价权也能更足,不用被动接受别人定的价格。 大家可能会关心,一年之后这政策会怎么变?其实 “临时” 这两个字就是关键。后续会不会继续暂停额外关税,还得看几个关键情况。首先是美方能不能兑现之前的相关承诺,在其他贸易领域有没有足够的诚意,比如之前的一些不合理制裁会不会调整。 然后是全球粮市的变化,巴西的大豆产能能不能恢复过来,相关地区的冲突会不会有所缓解。还有就是美国农产品的质量能不能一直达标,毕竟咱们进口是为了保障民生,质量不过关肯定不行。 其实客观说,这次关税调整压根算不上什么让步,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做的灵活调整。既考虑到了咱们老百姓的日常需求,稳住了餐桌物价,又通过合理调整掌握了贸易主动权,还能帮着缓解全球粮食市场的紧张局势。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不会大起大落,买菜做饭的开销能更可控。对国家来说,这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既顾着咱们老百姓的日常开销,又守住了国家的核心利益,非常精准的一次施策。 贸易往来本来就该是互利共赢的事,不是谁求着谁,也不是谁输给谁。这次的调整让双方都能拿到实际好处,也给全球贸易传递了积极信号。 咱们不用过度解读成 “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更该关注的是这种调整能不能真正惠及民生,能不能让大家的生活更省心。毕竟不管国际上的格局怎么变,老百姓的饭碗稳、生活好,才是最根本的事儿。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项政策落地后,咱们餐桌上的大豆、鸡肉这些食材价格会有明显变化吗?你更希望咱们从哪些国家进口这些生活必需的农产品呢?

0 阅读:68
史记越玉门

史记越玉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