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动作越来越清晰了,利用乌克兰拖住了俄罗斯,用以色列拖住了伊朗,这样就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中国,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东欧这边,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到现在,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早已不是小数目,虽然今年的最新数字还没完全出来,但光之前几年累计就已经超过了千亿美元,这种持续输血可不是慈善行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要把俄罗斯拖在消耗战里。 俄罗斯的经济数据就能说明问题,2022年靠着能源价格上涨GDP还有所增长,到2023年就回落至2.07万亿美元,这还是在全力调整经济结构的情况下,要是没有这场冲突,他们原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和亚太合作上。 现在倒好,俄军主力被牵制在乌克兰战场,装备损耗、人员伤亡都得实打实投入,想腾出手来跟中国深化合作都得掂量掂量。 中东那边,以色列和伊朗的对峙就像被美国攥在手里的风筝线,既不会让冲突彻底失控,又能恰到好处地把伊朗的注意力钉在周边。以色列今年的空袭频率比去年明显增加,从叙利亚到黎巴嫩再到伊朗本土目标,每次动作背后都有美国情报和武器的支持。 伊朗本来想在中东扩大影响力,现在却不得不把大量资源投入到防空和反制上,原本计划加强的与中国能源合作、区域经济整合都受到了影响。美国这手"以夷制夷"玩得确实溜,自己不用亲自下场,就能让两个地区强国互相牵制,省去了不少精力。 美国腾出的手自然要用到亚太这边,最直接的就是科技领域的精准打击。2024年12月美国商务部搞的那波半导体出口限制就很能说明问题,一下子把140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从刻蚀机到ECAD软件再到HBM芯片,几乎把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都卡了个遍。 更狠的是还搞"长臂管辖",连第三国用美国技术生产的设备都不能卖给中国特定企业,这招等于直接想断了中国先进制程芯片的路。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说得直白,就是要"削弱中国本土生产先进技术的能力",这话里的针对性再明显不过。 军事上的动作更是频繁得有点过分,南海方向的所谓"自由航行"次数比三年前翻了一番还多,动不动就派驱逐舰闯进来刷存在感,有时还拉上日本、菲律宾的军舰一起搞联合巡航。 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对话"也从以前的象征性合作变成了实质性军演,去年光大型联合演习就搞了八次,今年看样子只会多不会少。 奥库斯联盟那边更不用说,给澳大利亚造核潜艇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还打算把合作范围扩展到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领域,明摆着是要在亚太构建针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包围圈。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美国的战略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就是通过在欧洲和中东制造热点牵制主要对手,自己则集中资源在亚太搞围堵。他们算准了俄罗斯短期内在乌克兰抽身不得,伊朗被以色列牵制难以东顾,这样就能把六成以上的海军力量、一半多的海外军事基地都部署到印太地区。 不过这种多线操作也不是没有代价,军费开支连年攀升,今年国防预算已经突破九千亿美元,再加上国内经济问题一大堆,能不能长期维持这种高强度布局还是个未知数。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战略调整确实值得警惕,毕竟他们连盟友的利益都能牺牲,比如这次芯片禁令连荷兰ASML这样的企业都被绑上战车,可见对付中国已经成了美国两党的共识,咱们确实不能有丝毫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