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这么强大日本不怕?孙玉良:根源在哪值得深刻反思】在当今国际格局中,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国力远超日本。然而,日本并没有对中国应有的尊重,它是二战的战败国,一点也没有一个战败国的样子,相反却对中国屡屡挑衅,刚上任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不但在钓鱼岛问题、靖国神社问题、南京大屠杀问题上跟中国意见相左,甚至公然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底线,在台湾问题上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的存亡危机状态”,意思是要出兵护台了。这种“不怕”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政治与心理根源,值得深刻反思。首先,日本存在严重的历史认知扭曲,对侵略中国刻意淡化并对中国的大度包容形成误判。二战以后,日本对自身侵略历史的认知存在严重偏差。一方面,日本通过修改教科书、淡化战争罪行等方式,扭曲了“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关键历史事件的性质,将侵略行为包装为“自卫”“被迫”甚至是构建“大东亚共荣圈”的初心,好像是日本有理而中国无理似的,高市早苗连日本鬼子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悲剧都不认,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导致几代日本人对中国抗战的贡献缺乏理解,甚至误将中国战后未让日本国家赔偿的宽容视为软弱;另一方面,中国在抗战中展现的顽强意志和巨大牺牲,本应赢得国际尊重,但日本却视为软弱的表现,认为没有美国和苏联的帮助,中国是不堪一击的。对于新中国发展七十多年的和平崛起,日本转而通过跟随美国渲染“中国威胁论”,在意识形态上将中国故意塑造成对日本形成“战略挑战”的假象,试图转移国内矛盾并强化自身“受害者”形象。这种认知偏差,使得日本对中国的发展始终抱有敌意,而非敬畏。其次,日本对于自身的国家安全,押宝于对美国的依附,在战略上塑造依赖美国而轻视中国的气氛。日本在安全领域高度依赖美国,这种依赖就像狐假虎威中的狐狸一样,成为其敢于挑衅中国的底气。自《美日安保条约》签署以来,美国在日本驻军并提供军事保护,使日本不必全力发展自身军力。例如,日本采购美国F-35战机并改装航母,突破“专守防卫”限制,而美国则通过情报共享和联合演习,强化对日本的控制。这种依赖导致日本在与中国对抗时,缺乏独立判断,而是盲目追随美国战略。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历次军演都将中国视为“假想敌”,通过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研发高速滑翔弹等措施,试图以军事手段遏制中国。然而,这种“以美制华”的策略,不仅暴露了日本的战略短视,也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第三,地缘政治的博弈上,日本在区域共同体中的角色自我认定形成错位。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复杂,日本未能认清自身在区域合作中的定位。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互利共赢,而日本却受美国“碎片化亚洲”战略影响,试图通过制造矛盾来阻碍区域整合。例如,日本在2025年防卫白皮书中将中国列为“最大战略挑战”,并向全国学校灌输反华思想,这种“自上而下”的舆论操控,不仅损害了中日关系,也破坏了亚洲稳定。第四,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从未在根子上被彻底消灭,相反日本觊觎中国领土、侵略中国的野心随时会被引爆。之所以我做出这样的判断,从日本政客一再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可以看出来,从日本一再跟我争夺钓鱼岛可以看出来,从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站在“台独”势力一方试图分裂中国可以看出来,从日本在中国布局N多“日本学校”目的不明和不断破获日本间谍案的蛛丝马迹可以看出来。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日本在与中国的和平交往过程中,部分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不团结、重利贪财等民族劣根性也让日本瞧不起,使其产生轻视乃至蔑视中国的心理。面对日本的“不怕”,中国需以实力与智慧破局,从历史、战略和外交三个维度反思。首先,历史教育是基础。中国应在国际上加强对抗战历史的宣传,揭露日本侵略罪行,让国际社会认清日本对历史的扭曲,进而影响日本对历史的反思,战败国就应该有个战败国的样子,要像德国一样勇于忏悔和认罪,才能取得受害国的原谅;其次,中国要认识到我们发展的还不够强大,至少日本不这么认为。所以我们还应聚焦自身建设,包括经济上、科技上、军事上、制度上的,以更为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制度优越性维护核心利益,直到让日本心理上形成产生怕的阴影才算真正强大了;最后,外交上要具有“统战”思维,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尤其是联合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孤立日本,共同抵制日本右翼势力死灰复燃。我认为,日本对中国的“不怕”,本质上是历史认知偏差、安全依赖失衡、地缘政治短视以及部分中国人表现出来的民族劣根性和负面新闻使日本产生综合误判四大原因,中国需以史为鉴,以实力为盾,以智慧为刃,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同时,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的和平发展,让日本感到“合则两利,战则中国有‘一战定乾坤’的底气”,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国际尊重,让日本认清现实,不敢再轻举妄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