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你要是看到一些体态肥胖,屁股大并且满身是肉的人,放心那大概率是穷人;而看到身材苗条,并且精神焕发的人那就是有钱人,为啥这么说呢? 在美国的超市里,最便宜的总是加工过度的食品。汉堡、薯条、糖果、碳酸饮料这些快餐,价格低、分量大、热量高。 每一美元都能让人吃得饱、吃得撑,对于月月紧张计算开销的普通家庭来说,这些食品几乎成了无奈的必选项。新鲜的水果、绿色的蔬菜、有机的肉类,看着健康,价格却让人望而却步。 有些人甚至需要开上十几公里,才能找到一家能买到便宜蔬果的超市。当生活压力迫使人们优先考虑填饱肚子时,健康营养就这样变得遥不可及。 时间长了,垃圾食品变成餐桌主角,想要瘦下来几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在低收入社区里,快餐店和便利店扎堆,而健身房、公园或者步道却稀缺甚至缺失。居民想运动,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 孩子们放学后缺乏户外空间,成年人下班后也很难有条件选择锻炼,而廉价食物反而触手可及。 富裕阶层的住宅区则大不一样,不仅周围有宽阔的绿地和健身设施,更有步行和骑行的便捷道路。 长期如此,生活环境的不同让健康习惯形成巨大分水岭,让阶层区隔在外表上更加突出。 更重要的是,美国看病贵是出了名的,买保险、做检查、买药……每一项花销都让不少工资不高的人生不起病。 身体出现小问题,不少人选择硬扛,拖出慢性病,再去医院可能已为时已晚。缺乏基础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进行健康管理,更不会主动做定期检查或者参加健身课程。 与之相对的是,收入高的人花得起钱去看医生、买健康食品,还有余力维持规律锻炼,他们自然而然变得更为健硕。医疗和健康本该公平,但在美国成了金钱划分阶层的另一个分水岭。 当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成了便宜货,健康食品却成了高消费品,整个社会的健康分布就被重新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