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多日本兵,面对19万东北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我们有将近20倍于敌人的军力,却

体元说球 2025-11-17 20:25:09

“1万多日本兵,面对19万东北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我们有将近20倍于敌人的军力,却在短短两天丢掉奉天,一星期丢掉辽宁,2个月内让东北大片领土沦陷。”金一南教授的话,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这不是简单的历史陈述,是一道刻进民族骨血的伤疤,一道疼了近百年、至今仍在警醒世人的伤疤。它疼的从来不是兵力悬殊下的战败,是有兵不战、有械不用的窝囊,是手握利器却自废武功的屈辱。 1931年9月18日的夜,沈阳北郊柳条湖的爆炸声算不上响亮,却炸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页。当时驻守东北的关东军,满打满算不过1.2万人,手里的重武器只有几门山炮和少量轻型坦克,连像样的重型装备都凑不齐,不少士兵还扛着老旧步枪。 与之对峙的东北军,光是总兵力就达到19万,仅沈阳周边就驻扎着6万精锐,飞机、大炮、坦克一应俱全,更坐拥亚洲最大的奉天兵工厂,弹药充足到能武装十个整编师。 这哪里是战争,分明是一场实力悬殊到离谱的“不对等较量”。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本应是“以强胜弱”的守卫战,最终变成了日军的“武装游行”。 东北军接到的不是作战命令,是冰冷的“不抵抗”指令。 于是,诡异的一幕发生了:日军兵临城下时,沈阳城内的东北军营房里,温热的饭菜还摆在桌上,整齐的枪械挂满墙壁,坦克的油箱灌满了油,甚至连机场上的战机都完好无损。 这些本该用来保家卫国的家伙,没有发出一声怒吼,就成了日军不费一兵一卒的战利品。 几小时内,沈阳沦陷;两天时间,奉天全境失手;一个星期,辽宁沦为敌手;短短两个月,128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大地,相当于三个日本本土的面积,尽数落入日军手中。 吉林、黑龙江的守军有心抵抗,却没了统一指挥,零散的反抗如同杯水车薪,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故土被践踏。日军推进的速度,不是因为他们战斗力有多逆天,是因为东北军的撤退速度,快过了他们的进攻脚步。 那些从东北军手中缴获的武器,后来成了日军侵华的“帮凶”。奉天兵工厂生产的枪炮弹药,被日军源源不断地用于后续侵略,射杀更多手无寸铁的同胞。 金一南教授之所以反复提及这段历史,就是因为这道疤太疼、太屈辱。19万大军不是没有战斗力,奉天兵工厂不是没有杀伤力,东北的山河不是没有抵御之力,真正让我们一败涂地的,是当时政府的软弱无能,是当权者“攘外必先安内”的荒谬决策,是骨子里的苟且偷安与畏战怯弱。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不假,但贫穷从来不是不抵抗的借口,弱小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理由。19万将士的手中握的是钢枪,不是烧火棍;奉天兵工厂里存的是弹药,不是废铜烂铁。 可当国家主权被侵犯、民族尊严被践踏时,这些本应成为盾牌和利刃的力量,却被一纸命令束之高阁。这不是败于枪炮,是输在无骨;不是输于敌人的凶残,是输于自身的懦弱。 东北沦陷后,日军开始疯狂掠夺当地的矿产、森林、粮食等资源,无数同胞沦为亡国奴,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凌。这段历史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软弱的代价,也刻下了血的教训。一个国家没有骨气,再雄厚的兵力也只是摆设;一个民族没有血性,再精良的武器也护不住家园。 金一南教授反复提起这道疤,就是要我们记住:落后或许会挨打,但无骨必然遭欺凌。 当下,以高市早苗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公然发表涉台挑衅言论,鼓吹“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即便遭到强烈反对也死不认错,其言行正是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明证。 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软弱可欺的国家,我们挺直了民族的脊梁,手握捍卫主权的力量。铭记九一八,不是要纠结于过去的伤痛,是要以史为鉴筑牢防线,让任何否认历史、挑衅主权的图谋都付出代价。 这道疤要永远留在记忆里,更要刻在骨子里,时刻警醒我们:民族的脊梁从来靠血性撑起,国家的尊严唯有实力能守护,历史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0 阅读:3

猜你喜欢

体元说球

体元说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