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已经无法向美国交代了!张忠谋没有说谎:台积电也无可奈何。2018年,张忠谋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1-17 19:54:36

台积电已经无法向美国交代了!张忠谋没有说谎:台积电也无可奈何。2018年,张忠谋意气风发地把台积电带到美国亚利桑那,没人怀疑这会是台积电走向世界巅峰的开始。可没想到,短短几年后,这个昔日的“芯片之王”却陷进了泥潭。亚利桑那工厂进展缓慢,成本飙升,台积电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反而变成了地缘博弈下的“夹心层”。 台积电进军亚利桑那,本意是响应美国本土化号召,顺带分散台湾单一基地的风险。2018年签约时,项目锁定5纳米制程,预计创造数千就业岗位,拉动当地经济。亚利桑那州政府热情高涨,提供土地和税收优惠,台积电也承诺2024年投产先进芯片。起初,一切顺风顺水,地基动工,设备陆续运抵。但现实很快打脸,供应链本地化远没那么简单。高纯度化学品和精密材料,本地供应商跟不上节奏,只能从台湾空运过来,每批次物流成本翻了好几倍。2020年疫情一闹,全球运力吃紧,延误更成家常便饭。到2022年,预算已从120亿美元窜到250亿美元,主要花在材料涨价和运输上。台积电高层不得不多次调整计划,第一厂的4纳米量产,从原定2024年推到2025年初。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整个生态的脱节。美国工人文化和台湾工程师的严苛标准格格不入,培训周期拉长,效率低下。工会介入后,劳工协议谈判拖了几个月,项目节奏进一步放缓。芯片业讲究毫米级精度,一点小纰漏就能酿成大祸,亚利桑那的这些坎坷,让人看到跨国建厂的真实现状。 成本失控是亚利桑那项目的最大痛点。初始估算120亿美元,到2025年已膨胀至650亿美元以上,超支近5倍。材料采购占了大头,硅晶圆和光刻胶价格受全球波动影响,涨了30%以上。物流开销更是雪上加霜,空运化学品的单趟费用相当于台湾本地采购的3倍。台积电财务报告显示,2024年该厂亏损4.41亿美元,主要归咎于闲置设备和延误罚款。美国芯片法案虽注入66亿美元补贴和50亿美元低息贷款,但附加条件苛刻。公司需提交客户名单,如英伟达和高通的订单细节,还得分享技术规格,专利优先权倾向美国审查。这等于让台积电交出部分核心控制权,律师团队为此忙活了半年,修订合同数十轮。补贴虽解燃眉之急,却也加重了合规负担。高层在华盛顿的汇报会上,常常被追问进度,解释延误时总得强调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瓶颈。第二厂建筑刚封顶,运营目标从2026年滑到2027年底,甚至可能延至2028年。测试阶段频发故障,真空泵和蚀刻机安装需额外许可,工程师得反复调试参数。 劳动力问题是另一个绕不过的硬伤。台积电从台湾调来500多名专家,机场接机后直奔工地,但美国本地工人适应不了12小时三班倒的节奏。培训课上,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滑倒或设备误操作频见不鲜。工会抗议声浪高涨,坚持项目劳工协议,要求优先雇本地人,加班补偿至少翻倍。谈判桌上,文件堆积如山,讨论从劳工权益到福利细节,足足拖了数月。2023年春季罢工威胁一度让工地停摆,叉车闲置,钢梁吊不起。台积电只好加派顾问,延长新人培训至两个月,成本又多出几亿美元。结果呢?效率仍旧低下,美国员工的轮班缺勤率高出台湾厂20%。这不只是文化差异,更是产业生态的错位。台湾芯片业靠多年积累的熟练工队支撑,美国则从零起步,招聘广告贴满街头,应聘者却多是转行者,技能缺口大。台积电的洁净室标准严苛,灰尘控制到纳微级,本地供应商的材料纯度总达不到标,返工率居高不下。长远看,这会拉大与三星、英特尔的差距,后两者本土化进程相对顺畅。亚利桑那的教训提醒大家,芯片制造不是光砸钱就能成的,得有全链条的配套。 地缘博弈让台积电的处境雪上加霜。美国市场占其收入六成,中国大陆订单两成有余。2025年9月,美国商务部撤销对南京厂的出口豁免,7纳米以上AI芯片需逐批申请许可,从年底起严格执行。台积电合规团队审阅上千项清单,标记受限产品,仓库里的晶圆箱只能暂封存。华盛顿的电话会议上,高管得一遍遍解释交货记录,官员翻阅报告追问细节。公司若不遵守,罚款可能上亿;全听美国的,又丢掉大陆业绩。客户开始分流,英伟达和高通将部分订单转向三星和英特尔,台积电份额从七成滑到62%。张忠谋早年预言自由贸易已死,现在看一语中的。全球产业链分化加剧,欧洲和日本加大半导体投资,中国大陆砸重金追赶。台积电的技术窗口正缩小,2纳米制程虽领先,但转移海外的难度不亚于建新厂。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