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忍的时候,中美打不起来。中国不忍的时候,中美有打起来的风险。但中国忍了你美国几十年,把中国习惯当成日本韩国了,还是把中国习惯当成法国德国了?说白了,这中美之间的事压根没那么复杂,中国愿意忍的时候,天塌不下来;可要是中国不想忍了,那风险就真得拎出来好好掂量掂量。
中美之间这盘棋,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暗潮汹涌。中国忍了几十年,换来发展腾飞,可美国总把我们当软柿子捏,像对日韩欧那样一压就软。万一哪天底线被踩,火药味儿就浓了。风险真要掂量清楚,谁敢轻举妄动?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战略定力,不是怕事儿,而是为了集中精力搞建设。国家那时经济军事实力还在追赶,外部一搅和就容易出岔子,得稳住阵脚推动改革开放。
就拿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来说,美国没凭没据就指中国货轮运化学武器原料,直接切断GPS信号,还派军舰直升机围堵,非要上船检查。那船在公海漂了22天,中国海军那时规模有限,改革正到紧要关头,经不起大折腾,只能同意第三方介入。结果啥也没查着,美国连句正式道歉都没给。外交官们谈完这事儿,心里都堵得慌,但领导层清楚,这口气得咽下去,化作动力加速发展。
六年后,1999年5月7日,美国轰炸贝尔格莱德中国大使馆,三名记者牺牲,全国民众愤怒抗议。那时中国刚从亚洲金融危机走出来,加入WTO谈判正热火朝天,反制底气不足,只能争取到450万美元赔偿和一句口头道歉。使馆废墟清理时,大家都咬牙切齿,可高层强调,这悲痛要转化为国家进步的燃料,不能让外部干扰拖后腿。
再看2001年4月1日的南海撞机事件,中国飞行员王伟牺牲,美军侦察机迫降海南机场,中国得放人走。空军基地指挥员下令僚机返航,锁定信号解除,海面搜救持续十万人次,可王伟再也没回来。实力差距摆在那,只能忍着这股憋屈,专注科技经济跃升。这些事儿一件接一件,中国领导层始终清醒,忍耐是为积蓄力量,避免侧面冲突分散精力。
美国从这些事儿里头,养成了一种错觉,以为中国也像它的那些盟友,好捏就捏。过去几十年,美国靠军事经济优势,对日本、韩国和欧洲国家使出老一套,逼他们让步,积累了惯性思维,总觉得全世界得围着它转。
先说日本。80年代,日本半导体全球份额过半,美国1986年直接加征100%关税,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派团赴美谈判,最后签下不平等协议,承诺开放市场限额出口。日本企业订单锐减,经济滑入失落的十年,日元暴涨,股市崩盘,房地产泡沫破灭。
韩国更直白,美国驻军超五万,战时指挥权在外。首尔基地围栏高筑,韩军军官听从美方指令,三星高管飞华盛顿听证,承诺配合芯片出口限制。韩国工厂改线,产品积压,出口份额拱手让人。民众抗议,美军巡逻车一过,一切节奏还得按美国走。
欧洲法德表面硬气,骨子里也得掂量。2022年9月26日,北溪管道被炸,海底泄漏气泡涌上海面,碎片漂浮。德国调查人员潜水取样,实验室分析残渣,三年过去报告堆积,没个明确结论。柏林会议室文件层层,马克龙和朔尔茨通话简短,没公开点名。能源缺口让工厂减产,工人运煤囤料,寒冬前一切按捺推进。
而2016年南海仲裁后,美国双航母群推进,约翰·C·斯坦尼斯号和罗纳德·里根号甲板战机列阵。中国三大舰队集结,辽宁舰领衔,驱逐舰护航,潜艇待命,雷达信号交织。美舰队逼近,中方编队现身,战机伴飞,美方下令转向,航母群撤离数百海里,海面恢复平静,中国渔船重启作业。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着不再全盘忍让。
贸易战2018年打响,美国加征25%关税,中国对等回击,分档5%到25%。到2025年11月,美国Section 301关税针对中国部分商品达34%,中国商务部宣布同等措施,还对稀土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美国稀土进口依赖中国超70%,重型近100%,供应链中断,美企成本翻倍。日内瓦谈判桌前,中方摆数据强调互利,美国团队缓步讨论。这些年,中国GDP按购买力平价2025年达41.02万亿国际美元,超美国30.62万亿的1.34倍;制造业增加值超美国1.8倍,2024年已达4.66万亿美元;造船产能232倍于美国,2024年建超1000艘商船;汽车产量近3倍,产能55.6百万辆远超美国,这样的家底,让中国站得稳。
2022年8月2日佩洛西访台,美国以为中国只抗议。中国东部战区军演启动,导弹啸过台湾上空,落点海域溅浪;军舰绕岛巡弋,战机编队掠过。170多国重申一个中国原则,美国国际上四面楚歌,佩洛西返程航道中方战机护行。这回,美国清楚,中国不像日本没军自主,不像韩国被驻军掣肘,更不像法德有能源软肋。
往前看,中国继续走和平发展路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美国若还拿旧招对付中国,就得好好算账。中国有底气守护家园,也希望中美携手,避免风险升级。关键在美方,认清形势,多点理性,少些霸道,前路才能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