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闯关东”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当时,大量山东人迫于生计,离开故

荔枝看过去 2025-11-17 13:36:02

在历史的长河中,“闯关东”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当时,大量山东人迫于生计,离开故土山东,前往东北拓荒谋生。他们的离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东本地的人口压力,使得留下的山东人在有限的资源下有了更多的生存机会,得以解决温饱问题。可以说,东北接纳了这些闯关东的山东人,也间接为山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令人遗憾的是,到了当今时代,部分山东人却忘却了这段历史,不仅没有对东北曾经的“容纳之功”以及那些先辈后裔心怀感恩,反而做出排斥、诋毁他们的行为。这种忘恩负义的做法,既违背了基本的人伦道德,也伤害了那些曾经为了生存和发展付出巨大努力的先辈们的感情。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历史,珍视血脉亲情,而不是做出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我们不应忘记历史的源头。当年,东北的土著居民心怀悲悯与善良,向无数逃荒乞讨的山东人伸出了援手。在那艰难岁月里,这些东北土著敞开胸怀,接纳了在困境中挣扎的山东同胞,他们的善举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求生之路。为他们树立一座功德碑,是对这份恩情最起码的铭记与感恩,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理应成为当代山东人应有的态度。 然而,现实却令人痛心。在网络世界里,部分山东人以及大连的山东后裔,对东北人进行无端谩骂和诋毁。一旦网络上出现赞美东北人的声音,便会有人跳出来强调“东北百分之九十五是山东人”,言下之意,仿佛东北一切的好都源于山东人,将所有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而当出现负面新闻时,他们却急于甩锅给东北人。就像“青岛大虾”事件,最初传闻老板是东北人,可最终查明老板是山东本地人。类似这样的事件数不胜数,网络上充斥着这类颠倒黑白的言论。 这正应了那句话:“好事谈祖籍,坏事听口音;没事好兄弟,有事扬沙子。”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历史恩情的漠视,更是对曾经给予他们帮助的东北人的伤害。我们应当尊重历史、铭记恩情,摒弃这种狭隘和偏见的做法。

0 阅读:39
荔枝看过去

荔枝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