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岳谦教授在节目上建议中国调整对外原则,将“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的“不惹事”去掉,因为“不惹事”是属于防御性的。 搁以前,国家刚起步,家底薄,到处都是要补的短板,那时候最要紧的就是安安静静搞建设,别被外面的纷争打断节奏。 “不惹事”三个字,其实是给发展留空间,是为了集中精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避免卷入没必要的麻烦,那时候这么说这么做,没人觉得不对,反而觉得是明智的选择,毕竟那时候实力不允许,硬扛着容易吃亏,不如先低头做事,把经济搞上去,把实力攒起来。 可时代变了,现在的情况跟以前完全是两码事,国家发展起来了,经济体量、综合实力都今非昔比,在国际上的分量越来越重,想躲也躲不开。 以前是想安安静静不被打扰,现在是就算想低调,也总有人找上门来挑事,有些国家看不得别人发展好,总想着用各种手段打压,一会儿在周边搞小动作,一会儿在贸易上设障碍,一会儿又拿各种议题说事儿,根本不给你“不惹事”的机会。 这时候还抱着“不惹事”的说法,反而容易被误解成软弱可欺,觉得可以随便试探底线,甚至得寸进尺。 其实“不惹事”本身没毛病,错的是现在的国际环境已经不允许再用这种纯防御性的表述,你的克制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退缩,你的忍让可能会变成别人得寸进尺的理由,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去掉“不惹事”会不会变成主动惹事? 这完全是想偏了,赖岳谦教授的意思从来不是要主动挑事,而是要把立场摆得更清晰,“不怕事”才是核心,去掉“不惹事”,是为了让这个核心更突出,让全世界都明白,中国不会主动挑衅任何国家,不会没事找事,但也绝对不会容忍别人上门挑衅,不会吞下损害自己利益的苦果。 这不是好战,而是对自身利益的明确界定,是大国该有的态度,以前讲究“韬光养晦”,是因为实力不够,现在实力够了,就该“光明正大”,不用再刻意隐藏立场,不用再为了“不惹事”而委屈自己。 大国的底气不是藏出来的,是亮出来的,你越明确自己的底线,别人就越不敢轻易触碰,你越模糊,别人就越喜欢试探。 现在的国际较量,有时候比的就是态度坚决,你态度明确,立场坚定,别人就会权衡利弊,不敢轻易妄动,你要是还抱着“不惹事”的心态,犹豫不决,别人就会觉得有机可乘。 而且现在国家的利益早就不局限在本土,海外的贸易、投资、人员往来越来越多,这些利益需要保护,不能再用过去那种“不惹事”的思路去应对,必须主动维护,该发声的时候发声,该反击的时候反击。 有人说爱好和平就该“不惹事”,这其实是把爱好和平和被动忍让搞混了,真正的爱好和平,不是一味退让,而是用坚定的立场维护和平。 你越软弱,越容易被挑衅,冲突的风险反而越高,你越强硬,立场越清晰,别人越不敢轻易挑起冲突,和平反而越有保障。 中国从来没有侵略扩张的基因,从古至今都崇尚和平共处,这一点不会因为去掉“不惹事”就改变,去掉“不惹事”,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和平,是为了让那些想破坏和平的势力有所忌惮,而不是要放弃和平的理念。 很多人觉得对外表述只是一句话的事,其实不然,一句话背后是立场,是态度,是对国际环境的判断。 现在的世界不太平,各种势力交织,冲突风险上升,这时候更需要清晰的立场来指引方向,来凝聚共识,去掉“不惹事”,不是小事,而是大国心态的成熟,是对自身实力的自信,是对国际局势的清醒判断。 大国的底气从来不是忍出来的,而是靠实力和坚定的立场守出来的,不需要刻意标榜“不惹事”,因为我们的行动已经证明了我们爱好和平,更需要突出“不怕事”,因为这是守护和平的底气。 大家聊聊,你觉得去掉“不惹事”是不是更贴合当下的大国处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