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商业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内卷困局:从1到n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现在

马力在知群 2025-11-17 11:06:55

中国的商业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内卷困局:从1到n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现在钱越来越难赚?从根本上说,过去几十年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几辆快车已经到站。 长达20年的城市化进程,将约8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带动了房产、建材、家电、零售、教育等一系列产业的繁荣。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放缓,由迁移人口带来的刚性需求也随之停滞。 刚需市场缩小,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存量市场,只能不断进行价格战,生产更多卖不出去的同质化产品。同时,因为企业在恶性竞争,利润不足,又进一步压低工资、减少雇人,导致消费者手中缺钱,消费意愿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当下的产业政策正清晰地指向惩罚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从整顿劳务派遣公司到提高企业经营门槛,本质上是一场自上而下推动的“产业级反内卷”,目的就是淘汰那些只能依靠钻空子、压榨员工的低价值企业。 破局之道:从0到1的垂直创新 在硅谷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的商业哲学中,做生意和创业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从1到n的水平式复制,另一种是从0到1的垂直式创新。 从1到n是在复制已经存在的东西,比如开一家与别人相似的奶茶店;而从0到1是创造全新的事物,比如在成熟行业里构建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蜜雪冰城的成功,正是从0到1垂直创新的典型案例。 表面上,蜜雪冰城是一家奶茶店,实际上它是一家供应链公司。通过直接在柠檬等原材料的核心产地建厂,蜜雪冰城将原材料成本压至行业均价的50%-80%。 它提供给加盟商的饮品食材超过60%为自产,核心饮品食材更是实现100%自产。 这种模式不是一夜形成的。蜜雪冰城CEO张红甫曾坦言,他们前十年只开了1家店,而开到1000多家店,用了17年时间。一切都是跌跌撞撞熬出来的。 正是这种长期的供应链深耕,使蜜雪冰城在定价6元以内的现制饮品领域已经没有对手,最终以4.6万家门店的规模登陆港交所,市值超千亿港元。 创新实践:消费场景重构与新机会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无法复制蜜雪冰城的规模,但完全可以借鉴其垂直创新的思维精髓。 垂直创新的核心不在于技术突破,而在于消费场景重构和需求精准匹配。 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消费场景里,消费者的需求和价格预期完全不同。比如,在旅游景点,游客对高价商品有心理预期,但如果有商家反其道而行之,专门售卖便宜实惠的纪念品,反而能脱颖而出。 消费场景+价格预期+流量营销=创新机会。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要想做好从0到1的创新,关键不是要在现有品类中做到最好,而是创造一个全新品类,然后成为其中的唯一或少数玩家。如果你只做从1到n的水平复制,难免会陷入内卷,最终谁都赚不到钱。 趋势洞察:新闻联播里的财富密码 “赚钱的机会都在新闻联播里”,这句话确有道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方向:像AI、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等,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低空经济为例,这是一个全新的万亿级赛道,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到2035年可能达到3.5万亿。 对于普通人来说,切入这样的新兴行业,不需要与行业巨头竞争研发无人机,而是可以寻找产业链上的长尾机会。比如,做飞手培训,而且可以进一步细分到农业精准喷洒、电力巡检、影视航拍等特定领域。 思维转变:如何找到你的小众市场 彼得·蒂尔有一个经典问题:“有什么重要的真相是很少有人跟你意见一致的?”在商业上,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生意是现在还没有人做,或很少有人做的?” 不管我们选择什么方向,不要试图做很大的事情。要尽可能地切入非常小的市场,理想的目标应该是一小群特定、服务水平极差甚至为零的人群。 当人们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只能凑合地拼凑出糟糕解决方案时,往往就蕴含着从0到1的机会。 比如,随着新生儿数量减少,不少幼儿园面临经营压力,而社区养老服务却严重不足。一些人敏锐地发现了这种“需求错配”,将闲置的幼儿园改造为社区养老中心,实现了存量资产的再利用,成本更低且地段优越。 过去的成功逻辑是拼价格、快速扩张、跟风口,现在这已行不通。新的商业逻辑是找到小的切入点,解决一个无人解决或解决不好的独特问题。 在变革时代抓住垂直创新机会 中国商业环境的深刻变化:市场不再奖励简单的复制与粘贴,而是青睐基于洞察的创新与重构。 当大多数人还在红海中挣扎,懂得垂直创新的人已在蓝海中畅游。关键在于转变思维——从追求“做得更好”转向“做得不同”,从争夺庞大市场转向创造小众领域。 今天的商业世界,最宝贵的不是资金和资源,而是独特的洞察力和创新的勇气。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总有机会为那些愿意换个角度看问题、从根本上创新的人留存。 正如蜜雪冰城不是靠奶茶配方而是靠供应链重构成就千亿市值,下一个成功故事,可能就始于你对身边小问题的独特解决方式。

0 阅读:95
马力在知群

马力在知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