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仔细想一想,除了打钱,我们还能为留守在农村的父母做些什么?[黑线] 现在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平时除了给父母转账,寄补品,好像别无他法,但这些,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农村父母补缴养老保险,逐渐成为不少在外工作的子女,考虑的实际选项,最近就有一位年轻人,拿出自己积攒的一部分钱,为父母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补缴手续,也让更多子女开始审视父母的养老规划。 除了每月固定给父母生活费,为他们安排好长期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但当父母达到退休年龄后,每月可以稳定领取养老金,相当于多了一份保障性的收入,有人根据现有数据推算,大约在七八年左右可以领回所缴费用,之后继续领取就是额外的养老支持。 也有不少子女通过常用的手机应用,为在家务农的父母投保了医疗险,这类保险能在父母生病时减轻医疗花费的压力,避免他们因为担心费用问题而延误治疗,养老险配合医疗险,既覆盖日常开销,又防范大病风险,比起单纯给现金,能让父母心里更有底。 有些地方的补缴通道已经关闭,也有一些地区仍可办理,有意为父母办理的话,第一步是向当地社保部门详细了解参保条件,补缴年限和具体金额,现在不少地方都开通了线上服务,异地操作也更加便捷。 日常生活中的关怀同样重要,教会父母使用视频通话,家里装个监控方便随时查看情况,或是定期寄送常用药品,都是实实在在的陪伴,有时候,一把智能门锁,一个紧急呼叫装置,这些看似小的设置,反而能带给父母更强的安全感。 这个故事,真的是深有感触。 “我给我爸妈研究过这个,当时也补缴了一部分,算过一笔账,确实比把钱放银行要划算,主要是稳定,雷打不动每月到账,对于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尊严了,不用什么事都伸手向儿女要钱。” “想法是好的,但一下拿出15万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的,对于我们这种自己房贷车贷压力都大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觉得量力而行吧,哪怕先买个基础的医疗保险,防止大病返贫,也是实实在在的保障。” “这个补缴政策不是全国都有的,而且每个地方的政策细节,比如缴费档次、能领多少钱,差别很大,一定要先去老家当地的社保局问清楚,别盲目跟风,我去年想给爸妈办,结果我们那儿政策已经停了,挺遗憾的。” “我觉得日常的关心更重要,我给我家装了监控,没事就跟他们视频,教他们用手机买菜,看新闻,让他们感觉不孤单,生活有乐趣,身体才能更好,物质保障和精神陪伴,两手都要抓。” “最大的问题是怎么说服爸妈,我跟我爸提买保险,他直接说“有那闲钱不如存着”,老一辈的观念觉得钱拿在手里最踏实,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是个技术活啊。” 除了养老保险和医疗险,你们还为留守在老家的父母做过哪些“非金钱”但又让他们特别安心、特别开心的安排? 信源:郴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