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丽并没有输,即便UFC322联合主赛已经结束。她打的不只是蝇量级,不只是舍甫琴科,更多的是和自己的舒适圈较量。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5日晚,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座无虚席,北京时间16日,这场备受瞩目的女子蝇量级冠军战落下帷幕。张伟丽以45-50的一致判定不敌舍甫琴科,无缘成为UFC历史上第二位女子双冠王。但在这场看似“失利”的比赛背后,藏着比胜负更值得深思的价值。 很多人不知道,从草量级115磅(52.16公斤)升重到蝇量级125磅(56.7公斤),不是简单的体重增加,而是生理层面的巨大挑战。张伟丽曾透露,草量级时她不敢过度练力量,怕肌肉过多影响降重,而升重后,她的体脂率下降,肌肉量显著增加,训练重量也随之调整。 这种调整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战术上的——舍甫琴科身高165cm,臂展优势明显,站立打击技术精湛,而张伟丽的优势在于力量和地面缠斗。为了应对差距,她在训练中强化了抱摔技巧和防高扫能力,但长期在草量级形成的战术习惯,还是让她在面对舍甫琴科的精准打击时略显被动。这种跨越量级的适应难度,远比在同一量级卫冕要大得多。 舍甫琴科的统治力,更让这场挑战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这位37岁的选手长期霸占女子蝇量级冠军宝座,赛前已完成8次卫冕,本场胜利后,她以11次冠军战胜场数追平努涅斯,并列UFC女子历史第一。 在UFC女子P4P综合排名中,舍甫琴科位列第一,张伟丽排名第二,这场“王中王”之争,本身就是实力的极致碰撞。舍甫琴科拥有17次世界泰拳、踢拳冠军头衔,技术全面且风格稳健,比赛中她多次通过抱摔将张伟丽压制,地面砸击让张伟丽难以展开攻势。面对这样一位统治级选手,张伟丽敢主动放弃草量级的“舒适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张伟丽的挑战基因,早在早年就已埋下。1990年出生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她,来自一个煤矿工人家庭,12岁就主动要求进入武校。刚进武校时,她常被大孩子打得鼻青脸肿,但仅用一个月就凭借倔劲儿反超,14岁就拿下河北省散打冠军。 17岁因伤病退役后,她拒绝父母的经济支持,独自打拼,做过幼儿园老师、保镖、健身房销售,却从未放弃格斗。2012年,她转型MMA,每天清晨六点起床训练,忙到深夜十二点才休息,这种韧性让她在2022年11月重夺草量级金腰带后,又连续三次卫冕,击败闫晓楠、苏亚雷斯等强劲对手,成为草量级的绝对王者。当草量级已无对手时,她选择升重挑战,这份勇气,正是早年经历赋予她的宝贵财富。 这场比赛也折射出中国格斗运动的发展轨迹。自2010年UFC进入中国,本土选手的成长有目共睹。2025年8月,UFC格斗之夜上海站在上海体育馆举行,一万三千个座位座无虚席,77.3%的购票者来自上海之外,足以见得格斗运动的普及度。 UFC创办的精英之路赛事,为亚洲选手提供了晋级通道,已有6位中国选手通过该赛事获得UFC合同。张伟丽作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位UFC女子冠军,她的每一次挑战都在为本土选手铺路。就像2025年4月第十届武术散打世界杯上,中国队斩获7金位居榜首,本土格斗运动的崛起,离不开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引领。 有人拿张伟丽的跨界挑战,和张雨霏、盛李豪等奥运选手的跨界尝试对比,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张雨霏尝试皮划艇、汪顺挑战跳水,更多是娱乐性、体验性的跨界,而张伟丽的升重挑战,是在顶级专业赛事中跨越量级,失败就意味着失去冠军机会,甚至影响职业排名。 这种带着风险的挑战,远比娱乐性跨界更需要勇气。网友对此争议不断,有人说她自不量力,也有人称赞她是真正的战士。在我看来,当太多人选择在舒适圈“躺平”时,张伟丽的“自不量力”,恰恰是体育精神的核心——不是为了必赢,而是为了突破极限。 关于后续走向,张伟丽赛后并未明确表示是否回归草量级。从历史来看,UFC女子双冠王仅有努涅斯一人,张伟丽此次挑战虽未成功,但已创造亚洲选手的历史。考虑到她在草量级的统治力,回归卫冕仍是大概率事件,而此次与舍甫琴科的交锋,也让她积累了应对不同风格选手的经验。 未来,她或许会再次冲击蝇量级,或在草量级继续肃清对手,无论如何,这场挑战都让她的历史地位更加立体。 在竞技体育中,胜利固然值得欢呼,但敢于挑战的勇气更值得铭记。张伟丽用一场“失利”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从不怕走出舒适圈。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运动员的成长史,更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精神注脚——不畏惧未知,不满足现状,永远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