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90岁大爷生活无法自理,儿女给他请了位住家保姆,每月1600元。刚开始一切顺利,可一年之后,老人儿女发现父亲竟然瞒着他们,和保姆偷偷领了结婚证,儿女觉得保姆心思不纯,分明是想占父亲便宜,瞬间气炸,也不再给她结算工资。谁知,保姆却满腹委屈,说证是老头非要领的,她啥也不图,就想照顾老人,怕他饿死。对于截然不同的两人说法,大爷站出来表示:她是个好人,我想和她过到底。 河南许昌的社区服务中心里,53岁的王女士攥着一沓考勤记录,声音带着哭腔:“我照顾姚大爷一年多,1600块的月薪一分没结,现在还被说成骗子。” 没人想到,这场讨薪纠纷的背后,藏着一个更让人意外的秘密——王女士不仅是姚大爷的住家保姆,还是他瞒着子女偷偷领证的妻子。 事情的起因,是王女士被拖欠近两万工资后的求助。 她2022年经同乡介绍来到姚家,照顾90岁生活无法自理的姚大爷。 彼时姚大爷早已与前妻离婚,一儿一女各自忙碌,一年到头难得露面,前前后后换过六个保姆,都因嫌累或工资问题干不长久。 王女士手脚勤快,老人尿湿裤子从不嫌脏,饭菜也做得合老人口味,姚大爷渐渐对她依赖起来。 可从2023年起,工资就没再按时发放。 王女士本想一走了之,但想到姚大爷无人照料可能挨饿,便一直等到2024年,实在撑不下去才找了媒体。 记者介入后联系姚家儿女,对方的回应却炸开了锅:“她根本不是保姆,早就跟我爸领证了!” 这个说法让王女士又急又气,承认确实在2024年9月10日和姚大爷领了证,但坚称是姚大爷一再坚持,自己当初并不同意。 姚大爷当场证实了这点,他说和前妻只是搭伙吃饭,毫无感情,王女士照顾自己比儿女还用心,领证是自愿的,符合国家政策,不用看子女脸色。 而他没提前告知子女,是知道他们连自己70多岁离婚都无法接受,再婚肯定会反对。 姚家儿女的怒火,不止来自隐瞒的婚姻。 他们发现父亲近一年来频繁参加养生讲座,买了不少昂贵保健品,还总由王女士陪着去洗脚按摩,银行卡余额少了好几万。 在他们看来,王女士就是借着照料的机会洗脑父亲,骗钱还想分财产,所以才停发工资,坚决反对这门婚事。 女儿情绪激动地控诉,王女士怂恿父亲和他们断绝关系,说他们不孝顺,可父亲生病住院,都是子女凑钱抢救、守夜陪护,到头来却落得这般下场。 儿子也抱怨,父亲领证后就提断绝关系,让他们觉得颜面尽失。 王女士则委屈辩解,讲座和洗脚都是姚大爷自己非要去,她劝过但没用,自己从没主动花过老人的钱,照顾老人纯粹是良心使然,怕自己走后没人接手,姚大爷会遭罪。 她还坦言,再婚的事瞒着自己女儿,就怕被笑话,现在事情闹大,担心女儿以后不管自己。 社区很快介入调解,工作人员明确告知姚家儿女,根据《民法典》,姚大爷与王女士自愿领证,程序合法,婚姻受法律保护,子女无权干涉。 同时提醒子女,赡养义务不因父母再婚而消除,他们不仅要承担经济支持,还得履行探望和精神慰藉的责任。 最终,经过多次沟通,双方达成共识:王女士继续留在姚家照顾老人,拖欠的工资分期支付。 姚家儿女定期探望父亲,共同承担医药费。 姚大爷也同意与子女修复关系,不再提断绝来往的话。 这场风波看似平息,却戳中了现实里的痛点,90岁的姚大爷,想要的不过是晚年有人知冷知热的陪伴。 王女士1600元月薪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辛苦照料,子女的反对,源于对父亲财产安全的担忧和被隐瞒的不满。 其实这件事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未被满足的需求。 老年人有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子女有维护自身权益的顾虑,但沟通和理解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提前明确财产归属、履行赡养义务、多些陪伴少些猜忌,才能让晚年生活少些纷争,多些安稳。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