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中国石油专家因为长得太过英俊,被无数女孩追求,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条件

武某人 2025-11-16 17:21:58

1963年,中国石油专家因为长得太过英俊,被无数女孩追求,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条件:第一,结婚后,没时间陪女生逛公园;第二,不能打扰他看书。要求一出,立马吓跑了大部分女孩,但一个叫王日英的姑娘却表示:她能接受! 这一年,大庆油田正在拼命追产量。王德民从野外勘测点赶回基地,背上还勒着仪器带子,宿舍门口却站着三位专程来找他的年轻姑娘。她们想听他讲最新井况,还有人递来切好的苹果当“探口风”的方式。 他简单寒暄几句便关上门,桌上摊着的图纸和记录本等着他继续计算。他越忙,找他的人越多,有些姑娘甚至提前在食堂门口等,只为了说两句。 这种“关注”从年初持续到夏天。野外井场日夜不停,他却常被这些热情牵扯出节奏。一天午后,他在技术办公室露出口风,说出那两条结婚条件,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难而退。 话传得很快,来找他的姑娘们一听,都先皱眉,再摇头。这样忙的男人,谁扛得住?“公园都不逛,还要别人不打扰他看书?”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现实。 可就在大家纷纷退场时,王日英让同事带个口信,说她想谈谈。 傍晚下班后,她拿着厚厚一摞资料来找他,说指挥部急需汇总数据,并顺便提一句:“你说的那两条,我能做到。”这话没有暧昧,也没戏剧性,只是平稳地表达了态度。 他愣了几秒。油田工作粗糙艰苦,这位年轻姑娘在文档整理中凡事严谨,材料从不过夜,调度让她查旧方案,她总能第一时间找到。他记得这些细节。聊了几轮,她没有任何浪漫想象,也不要求陪伴,只关心他最近计算的井网数据有没有需要补充。几个月后,他们顺理成章确立关系,成为大庆人茶余饭后的“特别组合”。 王德民1950年代从天津大学毕业,被分到石油系统。他到大庆那年,油田刚起步,房间是木板搭的,仪器靠人扛。勘探井喷的情况几次发生,他从现场退后不过几步,又被调去研究采收率。他常在夜里借汽灯光画曲线,还翻译苏联教材,用脚量地表裂缝,靠最初级方法算渗透率。 正因如此,他才提出那两个条件,那是对科研节奏的必须坚守。 婚后,王日英承担家里一切,她自己也是油田职工,但从不让家务影响他攻关。1970年代,油层问题频发,他提出分层开采技术,用工具深入井下分割油层,让原本无法稳定采出的低产区重新回到产能。他常常在井场连夜监测,她在指挥部整理井口记录,给他带数据。他们之间没有花前月下,只有不断加密的地质曲线。 1970年代末,他又研究出提高低渗透油层采收率的方法,让大庆油田多产了无数吨原油。到了1994年,他入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夜里看书,白天奔波。一些项目需要他到井口反复验证,他七十岁照样穿工作服下现场。 这些成果都与家庭的稳定分不开。他阅读时,王日英绝不在屋里制造声响;他连续三天外出,她也按他习惯把笔记本摆好,让他回来可以继续写。 80多岁时,他站在东北石油大学的教室里,向年轻学生讲述储层与采油的关系。他的那两条“老规定”,学生们听了都笑,而王日英在台下默默听着。

0 阅读:10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