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到33,中国航母的“隐藏血条” 很多人以为中国只有大连、江南能造航母,其实那只是“明牌”。真正的底牌,是和平时期看似普通的民船厂。 现役双雄自不必说:大连船坞里躺过“辽宁”与“山东”,江南刚把“福建”送下水,经验值满格。但别忘了,沪东中华拿手LNG船的双层船壳技术,移植到航母燃料舱就是天然防沉舱;广船国际造过全球最大滚装船,甲板强度足够当临时飞行甲板;外高桥的新厂区单跨吊车700吨,吊航母分段像拎积木;渤船更是藏着军用钢“独家配方”。一旦转入战时,这些潜力股能在半年内完成工艺切换。 更夸张的是模块化思路——把航母拆成几百段,分散到33家民用厂同步开工,最后拖到一个总装坞“拼乐高”。和平时期它们造集装箱、散货轮,战时摇身一变成“航母零件打印机”。 在我看来,这种“隐藏血条”比航母本身更具战略威慑:对手只能看见2艘,却永远算不清第3、第4艘会从哪片海岸线突然浮出。 那么,如果明天警报拉响,你觉得哪家平时造邮轮、渔船的厂子,会第一个交出标着“CV-005”的巨大分段?留言告诉我,你的家乡船厂有没有可能暗藏彩蛋?
我们虽然航母少,但我们都是新的。
【20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