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将军:越军与法军真是一对绝妙的对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管愿意不愿意,属于

文史啊旺 2025-11-15 22:52:05

陈赓将军:越军与法军真是一对绝妙的对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管愿意不愿意,属于英法殖民帝国的时代,都该终结了。面对必然的落寞,英国相对务实,在各种埋下隐患之后,直接转身走人了,而法国则很不情愿,“死乞白赖”的就要坚守。于是,曾经的越南殖民地人民怒了,他们开始激烈抵抗法国的殖民主义,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二战一结束,全球格局大变,殖民体系摇摇欲坠。英国人看清形势,早早打包走人,虽然在印度、缅甸等地留下一堆烂摊子,但至少没死磕。法国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还幻想着重拾昔日荣光,死抱着越南不放手。越南从1887年就成了法国保护国,二战时日本人占了便宜,战后法国想卷土重来,1946年直接开打,搞出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这仗打得法国焦头烂额,越南北部人民在胡志明领导下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1945年9月2日独立宣言一出,法国人气急败坏,派兵从海防登陆,冲突升级成全面战争。越南人可不是好惹的,他们依托地形,发动游击,法国靠着坦克飞机勉强撑着,但补给线拉得老长,成本高得吓人。 这时候,中国刚解放,百废待兴,但还是伸出援手。1950年1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决定提供军事援助,主要是武器弹药和顾问团。苏联也帮了忙,但中国出力最大,从广西、云南边境运过去步枪、机枪、迫击炮,还有粮食药品。整个抗法时期,中国援助总额折合人民币好几亿元,越军主力武器基本靠中国供。韦国清先带队去,很快陈赓接棒,他是1950年8月秘密入越,化名“张开”,带了20多个军官,任务是帮越南人民军打边界战役,保住北部根据地。陈赓这人,军事经验老道,从黄埔军校起步,一路打到大将,选他准没错。 陈赓到越南后,直奔高平地区,那儿是法军南下门户。法国人想切断越南北部补给,派了两个团,约8000人,配坦克和飞机。越南人民军308师主力7000多人,但新兵多,装备差,训练不足。陈赓一看,赶紧调整部署,分兵三路,围点打援,先啃高平守军,再堵援兵。9月16日战役打响,越军从东、南、西三面进攻,高平法军据守城墙和碉堡,火力猛,但越军绕侧翼,切断退路,守军弹尽粮绝,投降1000多。法军援兵赶来,车队拉长队,在七溪一带中伏。陈赓日记里记了,这仗暴露了两军毛病。越军行动慢吞吞,不够积极,超出他预料;法军更拉胯,战斗力还不如国民党军,总摆出一副等着挨打的姿势。 结果呢,有次设伏,本来计划下午两点动手,天上下大雨,越军自己拖了一个钟头出发。陈赓气得直摇头,战场上等天气,那不是找死吗?没想到,前线报捷,越军正好堵住法军车队。原来法国人也怕雨,卡车打滑,士兵推车耽搁了同样一小时,两边节奏卡得死死的,谁也没吃亏。陈赓10月4日在日记写道:“越南与法帝真是一对绝妙的对手,两方面的战斗力都不相上下。”这话说得多损啊,俩菜鸟互啄,法国人仗着殖民老底子,越军靠人多地熟,拼起耐力来谁也别笑谁。 边界战役从9月到10月,持续一个多月,越军歼法军8000多,缴获坦克20辆、火炮上百门,这是法国二战后最大败仗。高平解放后,越南北部稳住阵脚,法军被迫收缩到红河三角洲。陈赓没白来,他不光指挥,还教越军战术,强调运动战和近战,帮他们建了后勤体系。法国人吃亏不小,国内反战声浪高,议会吵翻天,兰尼埃总督换了德卡斯特里,但大局已定。 1953年,法国人铤而走险,在奠边府建据点,想引越军决战。奠边府在老挝边上,谷地小盆地,机场能空投补给,法军调1.6万人,配155毫米重炮和飞机,摆出“刺猬阵”。越军武元甲带3.5万人,扛着中国援的75毫米山炮,从山上拆解运下,组装后轰击机场。战役从3月13日开打,雨季来临,洪水淹阵地,越军挖壕推进,法军空投准头差,弹药砸偏。5月7日,法军指挥官德·拉特·德·塔西尼投降,1.6万俘虏中法籍官兵上万,法国远征军元气大伤。 日内瓦会议6月开,法国代表比特拉签署停战协定,承认越南独立,撤出印支。越南南北分治,17度线以北归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边是保大政权,后来成南越。但这仗的转折,离不开中国援助。没有那些枪炮弹药和顾问指导,越军早撑不住。法国撤军后,带走最后一批殖民残渣,越南人终于喘口气,重建家园。中国援助不止军事,1950到1954年,还给了粮食、药品,总值上亿,帮助越军从游击队变正规军。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