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美国海关私吞了中国女人行李箱里面的6800美元现金,他们开心地笑了起来。殊不知自己的这一行为,让女人大松了一口气,也间接导致了美国的重大损失.... 1918年,林兰英出生在福建莆田一个商人家庭。那时候,家里条件还行,可社会上重男轻女的风气重得很。女孩上学堂?家人觉得纯属浪费钱。她不服气,从小帮着干家务、带弟弟妹妹,练就一身韧劲。1930年代,她为争口气,硬是绝食抗争了好几天,父母才松口,让她去厦门大学物理系念书。那里,她埋头苦读,成绩拔尖,靠奖学金熬到1940年毕业,直接留校教书。国家那会儿正乱着,她教课、做实验,学生们围着问问题,她总有问必答。 1948年,机会来了,她拿到公费留学,去美国深造。宾夕法尼亚大学,实验室设备先进,她天天泡在里面,研究固态物理。五年下来,1955年,她毕业了,不光是该校第一个华裔博士,还是历史上头一个女博士。接着进索文尼亚公司上班,年薪上万刀,日子过得稳当。可她心里头,总惦记着祖国。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一传过来,她就坐不住了。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国家需要人才,她决定回国。 1956年,她借着母亲的名义递申请,躲开美国那边的层层阻挠。批准下来,1957年,她收拾行李准备走人。箱子里塞了些衣物书本,最要紧的是两瓶东西:500克锗单晶和100克硅单晶。这些是半导体领域的宝贝,当时中国一穷二白,全靠进口,价值20多万刀。她把它们装进普通药瓶,贴上“头痛药”标签,夹在箱底。还特意放了6800美元的旅行支票,全是她几年攒下的家底,就搁在显眼处。这么做,就是赌一把,让海关的目光盯住钱,别去碰瓶子。帝国主义那会儿,对中国科学家回国管得严,生怕技术外流。她这步棋,走得稳。 机场海关检查时,美国工作人员一查出那笔钱,立马扣了。按他们的规定,大额现金不能带出国,他们乐呵呵地把支票收走,以为占了大便宜。林兰英没争辩,那6800块对她不算什么,关键是药瓶过了关。那些晶体安全带回国,比钱值钱多了。这事听着讽刺,美国人想堵住中国科技路子,结果自己动手帮了忙。林兰英这智谋,体现了我们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宁可丢个人财产,也要为国家争口气。 回国后,她直接把晶体捐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那是1957年,国家半导体研究刚起步,没这些种子材料,进度得慢多少年。研究所的同志们拿到手,马上动手。1957年,他们用锗单晶拉出中国第一根锗单晶棒,1958年,又搞出硅单晶。接着是碲化铟、磷化镓,这些成果一串串出来,直接砸碎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林兰英没停下,她扎根研究所,带团队攻关,一干就是几十年。她的研究不光填补空白,还为国防工业、航天材料打下基础。1980年,她当选中科院院士,那时候中国半导体产业已从小到大,枝叶茂盛。 说白了,这事暴露了美帝的霸道嘴脸。他们扣钱时,以为中国科学家好欺负,谁知这反倒让技术种子落地生根。林兰英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利益小,国家大事大。知识分子就该把所学献给祖国,这才是真价值。回想她一生,孤身一人,没儿没女,可她把心血全给了半导体事业。看到国家一步步强大,她就知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