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8年,两个侍从为蔡京扇风,蔡京觉得二人辛苦,于是在二人的扇子上,各写了四个

武某人 2025-11-15 15:21:50

1088年,两个侍从为蔡京扇风,蔡京觉得二人辛苦,于是在二人的扇子上,各写了四个字。几天过后,这两个仆从都发了一笔大财,蔡京一问才知道,原来有位王爷花了一千两银子,买下了那两把有他题字的扇子。 那一千两银子的消息传到蔡京耳里时,他正准备着下一次进文德殿面君。他听完管家的话,只让人把那两把扇子的去向查清。他心里已经察觉,这件事与扇子本身无关,更像是有人借王府的名义传出的一种态度。 查明后,他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买扇子的人是端王府的内侍,给的钱由王府账房开具。蔡京坐在书案旁,想起近日朝中对他的态度变化:那些原本与他距离甚远的士大夫突然变得客气,谈话时也愿意听他几句。他清楚,这变化来得太快,凭的是有关他未来可能的位置。 扇子上字迹的价值,本不在笔墨,而在蔡京当时的身份——龙图阁待制。元祐三年朝局多变,司马光主持新政,使许多官员行事谨慎。他在此刻升迁,自然会引来别人揣度。那些揣度不便明说,就通过借字托意的方式流传。 蔡京刚升任龙图阁待制的那段时期。他被新党视作重要人物,也被旧党暗自观察。他在朝中发言时必须谨慎,每一句奏报都要反复斟酌。那些日子里,他能感觉到许多视线落在他身上,他也知道自己正处在风口浪尖。 扇子事件之所以引发波动,是因为众人都在判断:蔡京与哪一方更有可能结成未来的局势。 这些复杂关系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还得再往前看他早年的经历。他中进士后从基层做起,熟悉书判,也熟悉政务。他的才能让他不断升迁,但他的性格有一部分来自早年吃过的苦。他懂得抓住机会,也懂得借势。扇子事件让他敏锐意识到:有人已经开始把他当成重要棋子。 于是,这一切最终引出那个悬念——王府为何肯花一千两银子买两把粗糙的蒲扇? 蔡京在事后给自己的答案是:因为别人在观察朝局,而他恰处在未来可能的关键点上。扇子价值不在书法,而在暗示。那笔银子背后的态度,会影响他之后数年的仕途。 至于那两个侍从,他们得了一笔意外之财,却无法理解更深层的含义。对他们来说,那两把扇子改变了生活;对蔡京来说,那两把扇子提醒他,从此走路、写字、说话,都得比过去更小心。

0 阅读:801

评论列表

老标

老标

3
2025-11-15 15:43

当时不流通银子,流通铜钱!

用户11xxx04 回复 11-15 19:23
铜钱目标太大,不适应当时的环境,都说了正是新旧发疯的时候,出手点到为止,局势未名,肯定不能梭哈。

1000001

1000001

3
2025-11-15 21:00

司马砸缸与王安石是政见之争,宛若仇雠[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