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节能2025-2027储能供应商名单”落下15家企业的名字,这场覆盖超2GWh的招标,实则是中国储能产业从“政策驱动”向“技术+市场双轮”跃迁的缩影。名单里,宁德时代与海辰储能的“技术角力”最具看点:前者以434Wh/L能量密度的587Ah电芯锚定高端光储项目,后者用10000次循环寿命的∞Cell方案抢占长时储能赛道,而阳光电源PowerTitan3.0的684Ah大电芯+99.3%效率液冷PCS,直接将1GWh场站占地压缩45%——这些参数背后,是中节能在甘肃、新疆等新能源基地“度电成本再降10%”的现实诉求。更值得关注的是“新面孔”:宁德时代与中节能2月签约的战略协同,让其从“电芯供应商”升级为“全链条伙伴”;远景能源的构网型储能技术,适配了中节能独立储能电站的电网调频需求。15家企业里9家首入名单,恰恰印证了行业逻辑的迭代:当136号文要求储能项目IRR不低于6%,“低价中标”已让位于“安全+寿命+收益”的综合博弈。这场招标的终点,是2027年1.8亿千瓦新型储能装机的国家目标——而这些企业的电芯、系统与算法,正在把“双碳”的宏大叙事,拆解成每一度绿电的精准存储与高效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