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或具备隐藏的“第七感” —— 科学揭示远距离触觉机制一项来自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新研究显示,人类可能具备一种此前被忽视的感知能力:“远距离触觉”。过去,这类能力通常只在某些动物身上被观察到,例如蛎鹬和千鸟能够感知沙层下猎物的存在。而最新实验表明,人类同样能够在未直接接触物体的情况下,凭手指在沙粒中的微小位移,判断隐藏物体的位置。在实验中,参与者将手指在沙中轻微移动,虽然没有触碰到埋在其中的方块,却仍能以超过七成的准确率感知物体的存在。研究团队通过物理建模指出,当手指移动时,隐藏物体会引起细微的机械扰动,而人的皮肤与神经系统似乎能捕捉到这些极小的压力与振动变化。这一发现并非神秘意义上的“超感官能力”,而是一种更精细的机械感知机制。它目前只在颗粒介质(如沙子)中得到验证,且作用距离有限,也不意味着人类能隔空触摸物体。但它确实拓展了我们对人体感知系统的理解,提示触觉可能远比传统教科书描述的更为复杂。随着进一步研究推进,这种“远距离触觉”不仅有助于揭示人类感知的边界,也可能对机器人触觉系统、地下物体探测等领域产生重要启发。这种“远距离触觉”研究的核心意义在于:人类能感知比以往认为更微弱、更多样的环境信号,而且这些信号是无意识、非直接接触、微物理的。这让科学界重新考虑一个可能性:某些所谓“直觉”或“第六感”现象,可能并非玄学,而是源于尚未完全理解的微弱物理信号。不少人都有“我虽然没有看到,但能察觉到有人在注视我”这种体验,结合“远距离触觉”,“被注视感”这类体验也许并非毫无基础,只是我们尚未找到具体的物理机制或神经机制。
!天文学家对北极星进行了直接成像——不是我把图弄模糊了,而是人类目前的观测能力
【31评论】【19点赞】